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027711
大小:26.3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4
《教与学双五环节”之“备教备学”.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与学"双五环节”之“备教备学”林万春孔子曾说过“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则可以获得成功。备课是课外的理论教学设计,上课是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虽然备好课不等于上好课,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成功上课的一半。因此备课时,应从分析教材、研究学情、精心设计教学上下功夫。要努力做到:“解读教材,解读学生,选好问题,选好教法”;倾心于“为学生的学而备教”,变“教案”为“学案”。一、解读教材,解读学生“两个解读”就是要在备课时“吃透两头”——一头是教材,一头是学生。解读
2、教材就是要坚持“生书熟备,熟书生备”的理念,把握教材脉络,根据不同对象与条件,象导演那样认真设计好不同的教学“脚本”,以便轻车熟路地驾驭课堂,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备课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明确一章书一节课教什么?达到何目的?接着是要对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点进行分析,弄清楚知识的交汇点在哪里,学生的易混点和干扰学生思维的因素在哪里?现实中,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这是十分错误的。如果对一节课教学内容都不了如指掌,什么时候达到什么目的也不心中有数,那谈何把书教好?解读学生就是要“了解学情,依情论学”。学情即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年龄、
3、个性、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学习能力等因素)。要了解学情,除运用查看学习档案、“调查问卷”和“预问问题”等各种反馈方法外,最重要的是平时多接近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感到“您不是老师时的最好老师”。倘若如此,教师的备学设计就会自然生成,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一些名师的经验及其教学模式在他的教学中取得成功,而别人照搬却不一定行得通,这是因为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照搬造成“水土不服”。对别人的成功经验,教师只能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适当借鉴,或者从中得到某些启发,然后设计出某些适合学生学情的新方法来。这就要求我
4、们要“依情论学”“依学论教”。总之,只有立足纲本,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的,才能有的放矢,保证教学不偏离方向;在此基础上再充分研究学情,才能选择到最恰当的学习问题和最佳的教学法。二、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选编问题、择优教法、板书布局及时间分配等。——“内联外引”,选编问题。教材的题例是最基础、最精炼、最经典的,具有举一反三作用。但囿于篇幅等原因,其系统性、全面性和难度及题量等方面均受到制约。因此,合理将教材重组使用是很有必要的。题例的匹配必须遵循科学性、典型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原则;编排要有梯度,由浅
5、到深,螺旋上升;题型的归类与方法的归纳要力求系统、全面。教师需根据教学目的对教材提供的材料有所取舍与整合,抓住学习的最佳切入点、兴趣点、闪光点;课外练习要紧扣课内内容,能够通过练习达到再现并强化课内知识、加深记忆、促进吸收的效果,并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知新、触类旁通。选编好问题,不但是备课的需要,而且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能力。没有自编资料,显不出自己的教学特色,教不出好的成绩。因此,教师要研究命题,学会编题。选编题目的关键是把握难易程度、重点、热点和盲点;教师的资料信息来源应多而广,要“采百花来酿蜂蜜”;必要
6、时,运用“拿来主义”,从课外的各种渠道如网站、教辅资料、报刊杂志上猎取相关材料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延伸与拓展。要根据备课的需要或将课本的题目(包括例题),改编成“第二教材”(课本为第一教材);或用截取、组合、择优的方法,将课外习题,选编成“第三教材”,形成自已的题库。正如没备好的课不上讲坛一样,没做过的题目也不上黑板、不给学生做(这里说老师“做过的题”不一定像学生做作业那样演绎,而在于审校无误)。——结合实际,择优教法。世界上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教法,最好的教法就是多种方法的穿插使用,以期收到最佳的效果。因此,面对不同的
7、时段、不同的环境与生源,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的内容与课型,“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模式与方法,不能象公共汽车那样总走老路。我们主张“不拘一格,一法为主,多法兼容”,努力打造自己的教学特色。兼容择优教法的基本框架为“教学目标的实现与任务的完成(Z)=模式(X)+方法(Y)”。——板书是教材的“文路”,是教学的“教路”与“学路”,备课时必须对板书进行合理设计。一节课中不写或只写几个字的课不应是好课(阅读课除外)。当然,时间的分配也要预先计算,要多留给重难点,避免不得人心的“拖堂”。关于教案,其教材分析部分包括内容与重难点等
8、;教学过程应由三大板块并列组成:师生活动与对话(时间)板书与内容设计说明。这样设计,一目了然,便于使用。三、倡导“背熟上课”教师“背熟上课”是上好课的一种有效方法。这里说的“背熟上课”并不等于照本宣科,而是精心设计、成竹在胸。柳斌等专家曾指出:“教师不但要‘备课’,而且还要‘背课’。一些优秀的教师到外地‘送课’,事先并没有和学生接触,而讲课时却挥洒自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