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世博中国园“亩中山水”设计.ppt

2010上海世博中国园“亩中山水”设计.ppt

ID:49982991

大小:2.61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06

2010上海世博中国园“亩中山水”设计.ppt_第1页
2010上海世博中国园“亩中山水”设计.ppt_第2页
2010上海世博中国园“亩中山水”设计.ppt_第3页
2010上海世博中国园“亩中山水”设计.ppt_第4页
2010上海世博中国园“亩中山水”设计.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上海世博中国园“亩中山水”设计.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上海世博中国园“亩中山水”项目地点:中国上海项目面积:2.7hm2设计内容:规划、景观、建筑设计单位:北京易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方: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竣工时间:2010年4月2010上海世博中国园“亩中山水”2010上海世博中国园“亩中山水”项目位于黄浦江滨南岸、世博会演艺中心以东,占地面积2.7hm2,在世博会期间是重要的人流聚集、停留、转换的中转站;在世博会后,亩中山水园与中国馆等为数不多的场馆存留下来作为会后文化遗产。亩中山水园的设计围绕两点展开:一是对中国的文化遗产特性的展现并兼顾国际性;二是体现中国的当代性特点。由此提出了“当代中

2、式”园林的设计目标。场地整体规划由两个部分组成:静谧幽雅的竹林和深藏其中的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亩中山水”主题园,包括:由叠翠亩、桥影亩、听雨轩和荷香馆组成的凝翠园与石笋园、叠石园、映月园、盆景园和环秀园。其中九个以亩为单位的“亩中山水”,根据不同的主题当代化地诠释了中国传统园林中建筑、叠石、山水、曲径、种植等各种造园元素,巧妙自然地把传统封闭的私家园林转换为在功能上具有公众参与性的开放式空间。在不同“亩园”连接处还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景观墙体,利用借景、透景、漏景等不同的造园方式来形成“亩园”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此外,廊道也为不同主题“亩园”的景观提供了自然的过渡。成片的竹林在形成江南园林意境

3、的同时,也起到很好的空间划分作用。场地整体规划由静谧幽雅的竹林和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亩中山水”系列组成。在现代场景中再现中国传统名园中九种深入人心的意境,启发小中见大的想象力,并结合现代的实用功能要求和元素,亩中造景。考虑到结构潜力和室内小气候适应性等因素,园内建筑采用了“钢骨木肌”的结构,将传统建筑的柱、额枋、梁、斗拱和橼条等转化成结构构件,且仅需5种构件就可达到传统建筑中需由数十种构件形成的最大挑檐效果。建筑具有良好的被动式生态效果,并辅以主动式保温隔热作法。平缓的直线四坡顶在具有汉唐风尚的同时,开阔的挑檐提供了良好的遮阳效果;宽大的玻璃构件屋脊顶面引入阳光,并有一个室内弧形漫反射构件照

4、亮藻井,有效降低采光能耗;屋脊顶部和屋面底部都设置了可控百叶,夏季可利用热压、风压作用进行被动通风,热空气从屋脊出屋面,带动经过水面和地面植被冷却的空气进入室内,冬季可控制百叶关闭,使屋顶成为带空气层的保温层,降低空调和采暖能耗;室内空间根据需要可完全开放或完全封闭。由于设计之初就基于“大景观”的理念,注重地形塑造、植被映衬、感观体验等因素的综合考量,由此,建筑和园林景观实则相互融合,彼此衬托,是一个无分你我的整体。“亩中山水”项目在力求延承传统园林意境的同时,功能上提供了漫步、穿越、赏园、休憩、观江等多种活动方式和游览路线。“九亩园”各具特色且又互相联系,周边以纯粹的竹林围合,两者相辅相成

5、,以此达到整体感和丰富细节俱备的效果。园内建筑设计也考虑到了中国韵味和当代性的融合。临江部分设计为滨江大道,“九亩园”与滨江形成“对话”,亦使“亩中山水”园成为整个城市开放空间的组成部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