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研究

中日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研究

ID:499712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21

中日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研究_第1页
中日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研究_第2页
中日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研究_第3页
中日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研究_第4页
中日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日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日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研究-园林相关中日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研究-园林相关摘要:介绍了影响中国和日本造园理念的美学渊源,分析了由于不同民族个性和不同生存环境而各自形成的不同空间意境的园林艺术形式。  关键词:美学;古典园林;造园  中国和日本的古典园林艺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立意到构图,到造园形式,都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日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美学意识和美学评判标准,并产生了两种风格独特园林艺术形式,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1.朴素的道家美学:中国古代老庄哲学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以道家的自然美学认识观为基础,崇尚的是自然、无为顺应、朴质贵清、

2、淡泊自由、浪漫飘逸的人生艺术境界,它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和民族艺术特色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它基本上确立了古代中国文人的自然审美观体系[1],也影响了当时的造园活动。在“道法自然,法无定式”的准则指导下,造园的目标就是造园者在对自然规律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充满激情的创作活动,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自然之美,也即“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古代的造园家们通过对场所的认识(相地),在对人工与自然环境关系考虑的基础上,结合独具匠心的构思(立意),以及准确的用色和用材等设计手法,把人工山水、建筑按人的活动为依据合理布置

3、其空间秩序(布局),使园林完美地从有秩序的建筑空间向自由的自然空间转变,达到“道法自然”而又“法无定式”的境界[2],成功地完成了从人到地、从地到天的过渡,从而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园林的形式与意境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体现。可以说,“道法自然”这一结论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造园的艺术特点。  然而,道家思想却不是中国古典园林唯一的指导思想,同时对中国古代造园产生影响的还有儒家和佛家禅宗的思想。儒家和禅宗思想作为一种理念,在唐代以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也曾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活动,圆明园可以说是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儒、佛、道合流以后一个突出的典范[3]。但是,

4、它们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也仅仅限于总体布局和建造目的两个方面,而道家的美学意识作为一种指导中国古代造园的设计理念,却从未偏离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并且一直到清朝中后期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2.“隐忍”的禅宗美学:“物哀”与“幽玄”意识  2.1“物哀”、“幽玄”的美学意识  日本在古代时期就有了“物哀”意识的萌芽,即对人的共鸣和同情的思想。其发展和完善融合了日本文化的形成过程,最终形成了“物哀”这样一种特殊的美学意识。它既是一种文学理念,又是一种世界观[4]。《源氏物语》中将其内容概括为赞赏、亲爱、共鸣、悲伤、同情和可怜等,对象也从人扩展到整个社会世象。“物

5、哀”意识作为日本美学的底流,在各类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与其他民族文化也有很大区别,它更多的体现一种对失败者的可怜乃至一种悲壮情绪。是一种经过艺术锤炼而形成的独特美感,一种能使人产生心灵感动的纯粹的悲剧美意识。  “幽玄”实际上是“空寂”和“闲寂”的组合,它是以“物哀”意识作为根基的,同时与“物哀”意识又是精神相通的。“空寂”来源于日本的茶道,提倡“空寂”的茶道美理念,并强调了物质的贫穷与精神的充实,如果没有审美的存在,贫穷就会成为纯粹的贫穷。“闲寂”则体现了一种浓厚情调的“寂寞”之美,后来,“闲寂”又发展出具有“风雅”意义的一面,成为一种永恒孤绝的美的形式[5]。

6、“物哀”、“幽玄”的美学意识作为日本美学两个主要源流,占据着日本艺术的中心位置,这种意识都是在精神与文化层次起作用,更加关注的是人的精神状态,影响到了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日本古典美学思想的核心。  2.2日本禅宗美学的形成  日本的禅宗思想来源于12-13世纪的中国,并且在鸦片战争之前,日本对于中国的文化一直是采取学习的态度,所以中国的禅宗思想也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引入到了日本并发扬开来。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一样,任何一种文化形式,只有与传播地的本土文化相结合,才能结出更加具有生命力的果实。中国的禅宗思想能够在日本得以接纳并传播,也是如此。“禅”文化是

7、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说是伴随着禅宗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发展、流传的基础形成的内涵丰富的文化形态,它是中国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6]。  3.对中日两国造园活动产生的影响  造园思想和审美标准是人类进行造园的根本,这种植根于个人脑海中的艺术美学标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待事物所产生的行为和表达方式,对于造园活动也不例外。中国山水画因为受道释自然观的影响,有不少画家把人迹罕至的地方视作理想的境界。尤其在宋元之后,许多山水画以追求画面的素净而不画人的活动,表现出“荒寒”的气氛,体现出“超世俗”的思想[7]。随着这种画风在日本的引入,它极大的迎合了日本

8、人“物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