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写作练习加点“糖”.doc

给写作练习加点“糖”.doc

ID:49951856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3

给写作练习加点“糖”.doc_第1页
给写作练习加点“糖”.doc_第2页
给写作练习加点“糖”.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给写作练习加点“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给写作练习加点“糖”【案例描述】那天,我去超市买了许多阿尔卑斯奶糖,把它们装进一个纸盒子里,进了课堂。小朋友都惊奇地看着我,不时和同桌交换着眼色,准是猜想:今天老师带一个盒子来做什么呢?我环视一下孩子们,故作神秘地问:“知道里面是什么吗?”“不知道!”“猜猜看!”小朋友都来了兴趣,有的说是玩具,有的说是铅笔橡皮,有的说是书……一时间众说纷纭。我摇摇头,说:“都不对!”这下,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似的,“那会是什么呢?”一张张小脸洋溢着兴奋和好奇。我把盒子摇了摇,发出“哐哐哐”的响声。“是黄豆”、“是铅笔”、“是橘子”…

2、…于是,我给大家猜了一个谜语:“身穿花衣裳,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叫起来:“是糖!”随着我把盒子打开,他们都开心地“哇”地叫起来。我继续给小朋友介绍,穿黄色衣裳的是原味的,穿紫色衣裳的是蓝莓味的,穿橘黄色衣裳的是甜橙味的……接着,每个小朋友从盒子里摸了一颗糖,回座位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活动结束后,我引导小朋友按事情的先后顺序说说一幕幕情景和自己的心情。由于事情刚刚发生,情节也比较简单,加上小朋友的情绪还很高涨,一个个都争着说,说得也比较流利。于是,趁热打铁我让小朋友把它写下来

3、,还提醒小朋友可以用上黑板上的老师提供的词语和句式。【案例反思】本案例属于“情境作文”。它主要是通过师生一齐参与活动,激发学生自我表达的兴趣,让孩子在生动可感的情境中去参与、感知、体验,表达自我,畅所欲言,最终实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目标。小学生天真烂漫,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彩色的、美丽的,都具有生命,因为他们这个时候主要是通过直观的形象和想象来感知世界,因此我们应该设法把他们带进生动形象且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准确用词造句和语言片段描述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

4、试,借助情境鼓励孩子开始写诗、写话,收获着孩子“乐写”、“会写”的快乐。该教学案例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情境创设,学生兴趣盎然教师通过设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或感动或激动,或兴奋或疑惑,都是为了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进入习作状态。而教师所设之“境”,应该做到: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和学生实际,才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创设习作情境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起点,确定习作训练的要求,才能创设出全体学生感到新鲜、新奇、想了解的、乐于观察的、有利于作文训练的情境内

5、容,为写打下基础。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情趣性。情趣是观察的原动力,情境内容生动有趣,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思维,使其身临其境地观察、体验,从而获得丰富的、真实的情感,达到不吐不快的目的。有利于全员参与,共同经历边观察、边思考、边体验的过程。其间,教师要恰当运用指导语,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有选择性地细致观察,抓住场景的特点。如:请孩子猜一猜,可相机提示“瞧你那迫不及待的样子!脸都涨红了。”要是谁猜对了,让他说说自己的心情和周围同学的表现等,以此暗示同学要善于体察人物内心

6、感情。这样,让学生不管是听还是说,都是不游离这个情境的,并且在一晃就而的情景中,学习抓住细节和特点,观察得更仔细、更真切。 二、言语支持,学生畅快表达情境口述是在动笔写之前,学生通过回忆情境,用语言描述情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重要环节。只有说得清楚,才能写得明白。这儿的“言语支持”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导学生有条理地真实记叙。具体方法为提出问题,再现所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把活动的过程说清楚:(1)老师今天走进教室和往常有什么不同?(2)老师是怎么让同学猜的?先说了什么?然后怎么样?接着干什么?又怎么样?再怎么

7、样?学生根据教师的启发引导边回想边说;教师同时可在黑板上板书“先……然后……接着……又……最后……”等表示行为先后顺序的词语,帮助学生把猜的过程说清楚。(3)你摸到的奶糖穿着怎样的外衣?味道怎样?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词语和句式,比如:神秘、疑惑、异口同声、真相大白……等词,“有的……有的……”的句式。因为学生受阅读和阅历的限制,往往会有话却说不出来,表达不断受阻意味着写作受挫,因此需要老师给孩子一些词语。这些词语有的是学生在情境口述的时候用到的,老师有选择地随手写在黑板上;有的是老师补充的。这种做法既可以为学生解难

8、,又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把过程写得更具体生动些。三、分层要求,学生各尽所能学生是存在差异的,老师知晓因材施教的道理,但碍于班额大,做起来往往力不从心、难以落实。如果老师不关注差异,就容易将一小部分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扼杀在摇篮里。因此我采用“淡化要求”的方法,给孩子多一点空间,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可能。本次写作指导,创设的情境其实可以拆分为一组镜头,包括“看一看”“猜一猜”“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