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北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A卷).doc

2010年湖北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A卷).doc

ID:49899755

大小:3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05

2010年湖北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A卷).doc_第1页
2010年湖北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A卷).doc_第2页
2010年湖北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A卷).doc_第3页
2010年湖北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A卷).doc_第4页
2010年湖北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A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年湖北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A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高三语文单元卷第二十二单元文学作品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蓝雀川美我一直认为“蓝雀”是母亲赋予一种野花的最最美丽的芳名。年少时在乡间,总会遇到一种习见的植物,生在田野或园子里。叶子像苞米苗,茎鲜绿通透,有火柴杆粗细,一节一节延伸开去,于分叉处挤出火苗样的蓝色小花。我问母亲那叫什么,她不假思索地说,应该叫“蓝雀”吧。两片花瓣似张开的翅膀,淡黄的花蕊做了精致的脑袋,可不真是一只振翅飞翔的小鸟!我便从此称那植物为蓝雀了,直到去年与一位朋友在林中散步,遇到这植物,我仍是毫不犹豫地告诉她:蓝雀!几乎可以肯定,大自然各种植物的命名最初都来自民间,在田里劳作着的每一个

2、朴素的农民,都可能成为造物主授权的命名者。追述某种植物名称的由来一定是件有趣的事。想想啊,是什么人最先对着一丛野蒿子呼出那个诗意的名字——艾的?那该是久远到哪一年的事呢?一位农民在田里锄草,他的小儿子在旁边玩耍。农民铲倒了两棵蒿子,小儿子捡起那棵蒿子问,父亲,这是什么?父亲也不知那蒿子为何物,他先是对儿子轻轻摇了摇头,随后发出一声叹息:唉!儿子误解了父亲的意思,那蒿子却幸运地得到一种发音上的称谓。小孩子举着两棵蒿子高兴地跑回村子,逢人便讲他得到了两棵“唉”,村上的人起初也没谁叫得出那植物的名字,便都随了这个小孩子称其为“唉”,“唉”便传播开去,从一个村子传到另一个村子,由一代人传给另

3、一代人,于是,普天之下皆称那种蒿子为“唉”。这时,民间的文字学家出现了(为什么一定是仓颉呢?),他用造字法赋予“唉”音以形和义:“艾”,一种植物从此拥有了真正的雅号。接着轮到植物学家出场,最初的植物学家不过是掌管植物户籍工作的人,他为每一种有了名字的植物登记造册,勾勒出某种植物的草图,详细描述出它的外形、性情、气味和味道。他对一株蒿子描述道:“多年生草本,叶羽状分裂,背面披白色丝状毛,揉之有香气。秋季开花,头状花序小而数多,排成狭长的总状花丛。”最后标出它的名字:艾。再后来,民间的医学家(为什么一定是神农氏呢?)、诗人全都得到面对一丛蒿子直呼其名的好处。医书上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

4、苦,能和营血、暖子宫、祛寒湿,主治月经不调……一位吟游诗人走在田垅上,顺手捋片艾叶衔在口中,品咂其苦,灵感倏然勾出来,脱口吟道:“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自自然然一句话,像落在地上的草籽,被风吹远,被鸟衔走,衔进《诗经》的篮子,衔进竹简,再衔进线装书里。今人形容自己如何思慕爱人,只知借用那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却不知衬托这佳句的竟是怎样一片迎风披拂、鳞光闪闪、芳香扑鼻的艾草!薄薄一册《诗经》,罗列了多少植物?桃,梅,蘋,棠,桑,芄,黍,葛,苓,薇,杜,蒲,葑……而我们普通人能够识得的有几样呢?当你走进开满杂花的草地,或者在林中信步漫游,一些可爱的植物带着一脸喜悦迎候你,而

5、你同样喜悦地望着它们,甚至伸出热情之手,然而你张开的嘴巴竟呼不出它们的名字,这是否也有见到老熟人却想不起对方名字的尴尬呢?今人离自然之远,似乎不只在于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感,更在于面对自然万物少了那份原始的冲动。我们既懒得了解一朵陌生的野花,也不屑为一棵不相干的树木命名,更无兴趣遍尝百草,知其味,晓其性情。然而,我们何以极力宣称我们热衷“走近自然”呢?——而且,不是古人慢牛似的“游历”,而是急匆匆的速战速决的现代“旅游”。唐代诗人李白用诗歌记述流放夜郎途中自巴东经瞿塘峡登巫山的一段行程,“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区区几千里路程,“舟行”尚须十五个月,怎一个“慢”

6、字了得!放在今天,十五日整个欧洲都游下来了。可问问那些去了欧洲的人感受如何吧,他们枯燥的描述尚不及一本速读的旅行手册。其实,旅游和真正意义上的游历完全是两同事。就亲近自然而论,前者是走马观花,行一时一己之乐,而后者是亲历、体验、感受和认知自然的真谛。所谓回归自然也不只是四肢百骸置于自然之中,更要让心灵回到一株野花、一棵树、一个小动物或者一只昆虫的纯真和简单,把自己当成一片羽毛,一颗植物孢子,或者一粒尘埃,感受生命在空气中飘浮震颤的美妙,体验灵魂与万物神遇的惊喜和感动。(选自《散文》2007年第3期)1.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一直认为‘蓝雀’是母亲赋予一种野花的最最美丽的芳名”?答:2

7、.第4段详细叙写了艾草得名的过程,这样写有何作用?答:3.根据文意,说说“旅游”与“真正意义的游历”有哪些区别?答: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开门见山,呼应标题,并以“母亲”给一种野花取了个美丽的名字引出人要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回归自然的话题。B.“薄薄一册《诗经》”这一段运用了设问、反问、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C.第4段中两个小括号注释的内容,旨在强调“大自然各种植物的命名最初都来自民间”,人民群众其实是最聪明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