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蓝藻水华的成因和防治策略.docx

国内蓝藻水华的成因和防治策略.docx

ID:49863957

大小:150.7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5

国内蓝藻水华的成因和防治策略.docx_第1页
国内蓝藻水华的成因和防治策略.docx_第2页
国内蓝藻水华的成因和防治策略.docx_第3页
国内蓝藻水华的成因和防治策略.docx_第4页
国内蓝藻水华的成因和防治策略.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内蓝藻水华的成因和防治策略.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查文献,介绍一下国内湖泊蓝藻水华的成因与防治策略1课堂发表均限时5分钟,ppt宜直观简洁,原则上以不超过9张为宜;2文献介绍中的技术细节可略,说明其原理及方法即可,对暂难找到中译的专业词汇可直接保留原文;参考文献:孔繁翔,马荣华,高俊峰,等.太湖蓝藻水华的预防、预测和预警的理论与实践[J].湖泊科学,2009,21(3):314-328.马健荣,邓建明,秦伯强,等.湖泊蓝藻水华发生机理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3,33(10):3020-3030.吴庆龙,谢平,杨柳燕,等.湖泊蓝藻水华生态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的基础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8,23(

2、11):1115-1123.孔繁翔,高光.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J].生态学报,2005,25(3):589-595.崔慧荣.浅析湖泊蓝藻水华的预防预警措施[C]//湖北科技论坛.2013.思路:湖泊蓝藻水华现状——水华形成过程(四阶段理论)——成因(外因、内因)——水华预防预测——水华治理国际经济发展合作组织(OECD)将这种“水体中由于营养盐的增加而导致藻类和水生植物生产力的增加、水质下降等一系列的变化,从而使水的用途受到影响”[1]的现象定义为湖泊的富营养化蓝藻水华有多种相近似的定义[5-6]。目前大多数学者普遍认同蓝藻水华是在富

3、营养化水体中蓝藻大量增殖,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超过10mg/m3或藻细胞超过1.5×107个/L,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或有恶臭的浮沫[7]。我国报道的发生水华的蓝藻共26种,其中微囊藻属10种,鱼腥藻属(Anabaena)12种,拟鱼腥藻属(Anabaenopsis)、束丝藻属(Aphanizomenon)、浮丝藻属(Planktothrix)和拟浮丝藻属(Planktothricoides)各1种;国外记载了约89种[8]。蓝藻水华通过产生毒素、死亡分解时使水体缺氧和破坏正常的食物网威胁到饮用水安全、公众健康和景观,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5-6]。

4、几乎全世界的主干水系,包括非洲的维多利亚湖、欧洲的波罗的海、北美的伊利湖等都出现过严重的蓝藻水华[9]。我国是世界上蓝藻水华发生最为严重、分布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10],太湖、巢湖和滇池是蓝藻水华发生最为严重的湖泊。国内外学者对蓝藻水华发生机理的研究,所关注的侧重点大致可分为外部的环境因子和水华蓝藻的生理生态特性。微囊藻(Microcystis)水华受到高度的重视而成为研究最多的一种藻类水华[6],在世界各地及我国均有大量的报道人们所观测到的湖面出现蓝藻水华“暴发”,一般是在高温季节、强光条件和风平浪静时等特定的环境条件。事实上,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就可以发现

5、,在此之前水体中已悬浮有大量的微囊藻群体。一旦气象与水文条件适合,微囊藻群体上浮、聚集在水表面形成水华,而表层以下水体中藻类的群体却明显减少。因此,可以推断,在水华形成前后,同一水柱中的叶绿素总量可能并没有很大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突然出现的“水华”只不过是已存在、分散在水体中的藻类群体在适宜条件下的上浮、聚集、迁移至水面并为人们肉眼所见的过程,而非藻类在短时间内连续的快速生长所致[47]。因此,蓝藻水华的出现,从表观现象上看确实是瞬时的“暴发”,但是其本质却显然有一个逐渐发展与形成过程,是藻类生物量水体中的逐渐增加的一个缓慢、可以预测的过程。其前提仍然是

6、水体中已经存在较大的藻类生物量。准确地说,“暴发”仅仅描述了短时间内大量水华蓝藻群体的空间位置的改变,主要是从水体中上浮到水体表层或者是由于风的作用,在湖岸的局部地区大量聚集,而不是生物量的“巨变”。如果认为只有水华蓝藻群体上浮到水面才是形成水华的标志,根据作者及有关研究者的追踪观察发现,在夏季水华常发季节,只要气象和水文条件适合,在太湖水体中早已存在的大量微囊藻群体在一天内可以多次上浮与下沉,也就是说,每天都可以“暴发”无数次。这与现有的文献或媒体报道中所描述的某年某月某日发生水华暴发,或者某次水华暴发持续了几天,以及每年水华暴发的频次记载等描述都有一定的差

7、异。如果认为需要同时满足叶绿素含量和上浮积聚两个指标才能认定水华的形成,也就是说,仅仅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不能成为水华形成的判据,显然这种说法又与水质以及由其造成的生态危害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可见,确切的水华定义或指标的确定对研究水华形成机理十分必要。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限制性作用及生物的耐受性。阶段性作用:根据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以及对太湖蓝藻水华形成过程的野外原位观测,作者认为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设:在四季分明、扰动剧烈的长江中下游大型浅水湖泊中,蓝藻的生长与水华的形成可以分为休眠、复

8、苏、生物量增加、上浮和积聚形成水华等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