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等级划分

建筑等级划分

ID:498463

大小:49.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7-08-21

建筑等级划分_第1页
建筑等级划分_第2页
建筑等级划分_第3页
建筑等级划分_第4页
建筑等级划分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等级划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筑等级划分-基础理论建筑防水等级设计人员在进行防水设计时,要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等来确定防水等级,然后根据防水等级、防水层耐用年限来选用防水材料和进行构造设计。工程防水等级  1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2级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  工业与民用建筑:湿渍总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1%,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1m2,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不超过一处  其他地下工程:湿渍总面积不大于防水面积的6%,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2m2,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不超过4处  3级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  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3m2,单个漏水点的漏水量不大于2.5

2、L/d,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不超过7处  4级有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整个工程平均漏水量不大于2L/m2.d,任意100m2防水面积的平均漏水量不大于4L/m2.d说明:当前,提出一个符合我国地下工程实际情况的防水标准是十分必要的,本条文是根据国内工程调查资料,参考国外有关规定数值,结合地下工程不同要求和我国地下工程实际,按不同渗漏水量的指标将地下工程防水划分为四个等级。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一般规定:抗震等级的确定(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

3、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抗震措施的要求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台下列要求:  1)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

4、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  3)抗震设计时,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A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1确定。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本节第9条规定的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注:本规程“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4)抗震设计时

5、,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2确定。  5)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O.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6)抗震设计的多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结构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地下室柱截而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9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结

6、构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7)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8)房屋高度大、柱距较大而柱中轴力较大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或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柱。  9)高层建筑结构中,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除应符合一级抗震等级的基本要求外,尚应符台下列规定:  ⑴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C`.应增大20%;  ③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Λ_V`,应按表5-13的数值增大O.02采

7、用;全部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百分率,中、边柱取1.4%,角柱取1.6%。  ⑵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应增大20%;  ②梁端加密区箍筋构造最小配箍率应增大10%。  ⑶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士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底层柱下端及与转换层相连的柱上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取L.8,其余层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R`应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R`应增大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