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复习与整理.doc

文言文虚词复习与整理.doc

ID:49764355

大小:4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4

文言文虚词复习与整理.doc_第1页
文言文虚词复习与整理.doc_第2页
文言文虚词复习与整理.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虚词复习与整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虚词复习与整理一、考点聚焦(一)了解虚词的特点和分类(二)了解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初中阶段要求同学们掌握的文言虚词主要有:之、以、而、其、则、乃、然、于、为、焉、乎。但“之”“其”“以”“然”“为”均具有实虚两种词性。二、复习要点中考所考虚词一般来源于课本中要求掌握的虚词,而且是初中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因此,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对常见常用的文言虚词进行细致的归类复习,以便化繁为简,要以课本为依托对每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归类,通过对典型的、熟悉的例句中虚词的掌握,起到举一反三、提高识记效力、增强运用能力的作用。从历年

2、中考题来看,往往采用分组比较的方式,考查对文言虚词用法的判断,以判断同一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是否相同。这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说它简单,因为一个字有几个义项,记住就行;说它复杂,则是因为其间存在一个必须会辨别,即善于发现知识内部或知识之间的细微差别的能力,否则不可能做到对知识内涵的准确把握,况且还有一个语境的问题,即上下文。于是放开眼界认真找寻,仔细审查并进行判别、比较、推断就是不可或缺的了。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用法表然形容词尾表状态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的样子)《醉翁亭记》连词表转折然得而腊之以为饵(然而)《捕蛇者说》表正确吴

3、广以为然(正确)《陈涉世家》表既然这样,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既然这样,那么)《岳阳楼记》于做介词苛政猛于虎也(比)《捕蛇者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到)《愚公移山》告之于帝(向)《愚公移山》其一犬坐于前(在)《狼》舜发于畎亩之中(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坛而盟(建造)《陈涉世家》为做动词始悟为山市(是)《山市》孰为汝多知乎(通“谓”,认为)《两小儿辩日》介词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对)《桃花源记》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被)《活板》焉代词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它,代这篇文章)《捕蛇者说》且焉置土石(哪里)《愚公移

4、山》语气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肯定语气)《愚公移山》万钟于我何加焉(疑问语气)《鱼我所欲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陈述语气)《桃花源记》乎语气词达于汉阴,可乎(商量语气)《愚公移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问语气)《陈涉世家》介词吾尝疑乎是(对)《捕蛇者说》形容词词尾颓然乎其间者(……的样子)《醉翁亭记》三、例题评点【例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受任于败军之际辍耕之垄上C.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苛政猛于虎D.故克之故五月渡泸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以”“之”“于”“故”四个

5、词意思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题,一定要结合语境加以理解。A组中两个“以”,其一为介词“因为”,其二也为介词“用来”;B组中两个“之”,其一为助词“的”,其二为动词,译为“走到”;C组中两个“于”,其一为介词“在”,其二也为介词表比较,译为“比”;D组中两个“故”均做连词,译为“所以”。答案D【例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二世杀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杀之以应陈涉C.百姓多闻其贤             惧其不已也D.项燕为楚将          

6、   皆次当行,为屯长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之”“以”“其”“为”四个常用的文言虚词用法的掌握情况。“之”主要有四种用法,做代词、结构助词、动词和音节助词。“以”常做介词,表存现、凭借;连词,表目的、结果等。“其”多做代词和语气词。“为”可做介词、动词,也可以做名词,还可做语气词。解答时要掌握这四个虚词的不同用法,更要分清它们在不同句子中的作用。A组中“之”前者做代词,指扶苏;后者也做代词,指愚公。B组中“以”前者用做介词“用、拿”;后者做连词,表目的,译为“来”。C组中“其”均做代词,前者指扶苏,后者指愚公。D组中“为”均做动词

7、,前者译为“是”,后者译为“担任”。答案B四、实战演练1.选出加横线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临崩寄臣以大事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C.遂许先帝以驱驰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D.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以彰其咎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的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为坛而盟  (2)不足为外人道也(3)则以钳搏之    (4)河曲智叟亡以应A.(1)与(2)相同,(3)与(4)相同B.(1)与(2)相同,(3)与(4)不同。C.(1)与(2)不

8、同,(3)与(4)不同D.(1)与(2)不同,(3)与(4)相同。3.选出与“吾恂恂而起”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句(  )A.人不知而不愠B.广起,夺而杀尉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4.“以”字的意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