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726144
大小:59.7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4
《制取氧气(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中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班级:姓名:编号:课题课题3制取氧气(1)课型新授课时2设计人孙雪荣审核人教学时间2014.9.25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2.理解分解反应,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3.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学习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用实验推得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学习难点催化剂、催化作用概念的建立。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具多媒体学习过程及内容备注同步学习: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_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或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一、过氧化氢制氧气反应的条件探究步骤和方法现象记录分析、思考
2、、结论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有非常缓慢的气泡产生,木条___________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_______速度快还是慢?____木条___________木条没有复燃说明什么?木条复燃说明什么?步骤和方法现象记录分析、思考、结论3、在另一只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4、待实验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重复多次) 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_______速度快还
3、是慢?____木条___________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_______速度快还是慢?____木条___________ 二氧化锰好象永远用不完,该物质是反应物吗?若不是,它起何作用?【总结】1、比较前三次试验,你认为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表达式也就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3、化学反应里,能_______其他物质
4、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4、理解“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硫酸铜溶液、碎瓷片等对过氧化化氢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由此可知一个反应的催化剂不止一种。发生装置二、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收集装置气的装置:三、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流程。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仪器,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至形成液封,然后关闭止水夹,继续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发现形成一段液柱,
5、且一段时间后液柱高度不变,则气密性良好。2、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自主学习,分享学习成果。观看视频,合作探究3、将集气瓶内装满水,盖好玻璃片,倒扣在水槽内;4、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的5%的双氧水(一定要没过长颈漏斗颈的下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时开始收集,为什么?。5、当时,取出导管,盖好玻璃片,取出集气瓶__________在桌上。6、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可以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室还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注意:导气管要伸入集气瓶的底部),可以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自我测评必做题:1、下列关于氧气获得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B.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得到氧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C.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常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D.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催化剂可以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B.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C.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D.催
7、化剂就是二氧化锰3、将一种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少量液体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①写出它们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②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________作用,是这个反应的________剂。自我测评选做题质量、浓度都相等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a中加入
8、少量二氧化锰,b中不加二氧化锰,分别同时加热,下列图像表示放出氧气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