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病人身份识别制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病人身份识别制度 病人身份识别制度病人身份识别制度篇一新版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新版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内容:为了科学准确识别患者信息,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住院患者实行双重身份识别,即实行腕带标识和床头牌识别管理。 具体如下1)住院患者床头或床尾均悬挂床头牌,对全院范围内的住院患者、急诊抢救患者、急诊留观患者均使用腕带标识,精神科患者实行图片信息、姓名识别。 床头牌及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手术操作时辨识患者的身份识别手段。 2)管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更换床头牌、为患者佩戴腕带。 患者身份信息包括患者的病区、床号、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护理
2、级别、饮食等。 3)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输血、手术等各类诊疗操作前及患者转科交接时,尤其是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核对腕带标识,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且由患者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的姓名,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的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确保医疗安全。 4)使用护士移动站的病区,均使用电子条码腕带,未开通护士移动站的病区使用塑料腕带。 5)对于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急诊无名患者,亦使用“腕带”标识对患者实行身份识别,如需住院治疗,则对其实行腕带标
3、识和床头牌识别管理。 6)患者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注意手部血运情况。 一条腕带只限一位患者住院期间佩戴且一律佩戴在左手,作为病人个人信息的主要标识,确保其处于可以随时辨识的状态,不得随意摘取、涂改、转借、遮盖。 出院时由护士为患者剪除腕带并销毁。 7)患者转床或转科时床头牌信息随时更换,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篇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患者身份识别确认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床
4、号等。 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或干细胞采集术、深静脉置管术、血浆置换、单采术、血细胞分离术)患者、抢救、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 在各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医嘱执行单以外,必须核对腕带,以识别患者身份。 4.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5、等信息。 “腕带”原则上佩戴病人左手,佩戴时,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 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护士长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5.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需进行手术(或干细胞采集术、深静脉置管术、血浆置换、单采术、血细胞分离术)的患者,护士应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的流程,对患者姓名、年龄、科室、住院号等信息进行确认。 手术室与科室交接中重点环节进行准确的有效核对,做好交接登记。 7.患者转科交接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
6、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做好转科交接登记。 血液病医院护理部xx年7月5日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无名身份患者就诊处置流程篇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界首市中医院患者“腕带”身份识别制度1,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2,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血型.3,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蓝色纸质"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示,手术室护士核对腕带内容,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4,昏迷,神志不
7、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粉红色塑料"腕带"作为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5,急诊抢救室使用粉红色塑料"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6,"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腕带”作为标识患者识别制度 1、抽血、给药、输血等操作前要认真查对床号、姓名,进行识别患者。 2、急诊与病房、手术室、ICU之间进行交接病人时,要详细核对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进行识别患者,做好交接记录。 3、手术室(麻醉)与病房、ICU之间要详细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
显示全部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