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624214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2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作者:林龙(小学数学 广西钦州钦北小学数学四班) 评论数/浏览数:2/658 发表日期:2012-12-1221:30:47
2、合格 做好留守儿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个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留守儿童后进生这类“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我作为教导主任,学生思想教育全看我这个“雁”,因此我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特别注意留守儿童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留守儿童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
3、深入研究。现我对我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选几例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案例一(逆反心理型): 梁业圣同学是我校二年级学生,他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7岁那年,他因为要去广东打工的父母与爷爷奶奶闹了意见而被寄养在姑妈家,并在那儿读书。过了一年,父母又与姑妈闹翻了,又把他托付给外公外婆,就这样他成了我校二年级的学生。外公外婆年老多病,既要照顾孙子孙女,又要照顾外甥——他。在这种情况下,他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因此,他常把这种心态带到学校,经常和同学发生
4、矛盾,遇事毫不冷静,经常无故旷课,成绩始终无法提高。有时还同老师顶撞……老师进行多次家访,也毫无改变之心。分析: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若没有足够的关心,就可能使他产生抵触心理,他们仇视父母,与老师作对,甚至在同学身上寻找报复。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是: 一、最好的做法应先拉家常,谈谈自己的过去,不论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丑事”,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并做到心平气和,以诚交流。和这样的学生谈心,我们切忌用“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语。如果赢得他的一句“老师,我和你好相似”,说明他把你当成朋友了,把你当做可以倾述的对象,那么以后的工作容易多了。 二、当他们犯
5、错时不要当众批评,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 三、把他们身上的“侠义”之气激发出来,让他们时时刻刻为你着想,为他的朋友着案例二(自由散漫型): 杨洁群同学是我校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家庭破裂父母离异,跟父亲一起生活,是典型的单亲家庭。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是听之任之。后来,父亲打工去了,他跟随年迈的婆婆一起生活,婆婆哪有力气管住她?不久,婆婆去世了,又把她寄托在姑妈处,姑妈忙忙碌碌,哪有时间顾及她?就这样,由于常期放任自流,她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个性。学习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少能够独立完成作业。生活上,没有约束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逃学成了家常便饭。分析
6、: 这类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迟到、早退的事时有发生,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干脆一走了之。因为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可能厌恶自己的家庭,因此到处游荡,行为散漫。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是: 一、每班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留守儿童后进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二、班主任要有颗仁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地为留守儿童后进生考虑、解决问题,让他们时时得到你的温暖。如安排座位,注意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多激励留守儿童后进生踊跃发言,让他们注意力集中,没有时间让思想开不差;班级活
7、动,多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 三、父母离异的学生,要求老师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四、屡教不改的学生,要求老师多寓爱于严,严中有爱。案例三(冷漠孤独型): 黄敬卓,我校三年级学生。他,高高的个头,胖墩墩的,同学们都叫他“八戒”。据了解:该生一至二年级成绩相当好,各方面表现也很好,尤其擅长表演。但三年级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堂上开小差,课后不完成作业,和同学打架,欺负小个子同学,说脏话……班主任对其进行劝解和教育,收效甚微。他父亲给我打一个电话后我终于找到了“秘方”。原来,黄敬卓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
8、他一直由母亲单独带大。然而,有了钱的爸爸在外有了外遇……爸爸和妈妈的关系越来越差。就这样,黄敬卓变了……分析: 单从表面看,黄敬卓是我们常说的“欠管教”类型。心理学研究证实,在儿童的人格发育过程中,家庭环境和亲情教育非常重要,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他渴望亲人的关爱,渴望父母和睦,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要做好家校联系,沟通家长,了解学生。 二、允许反复,耐心教育,对症下药。 三、多关爱,注意心理辅导。 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