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二).doc

透镜及其应用(二).doc

ID:49545613

大小:1.07 M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2

透镜及其应用(二).doc_第1页
透镜及其应用(二).doc_第2页
透镜及其应用(二).doc_第3页
透镜及其应用(二).doc_第4页
透镜及其应用(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透镜及其应用(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备注:姓名:日期:2009(夏)透镜及其应用(二)内容:①透镜成像规律②眼睛与眼镜及显微镜和望远镜1.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像距v物像与镜的位置关系能否用光屏接收到应用正倒大小实虚u>2f倒立缩小实像2f>v>f异侧能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异侧能 2f>u>f倒立放大实像V>2f异侧能投影仪u=f不成像无穷远   u

2、物像移动方向总是与物体移动方向相同;物体移动的速度与物像移动速度的关系;不管何处,物体移动速度恒大于物像移动速度。3.眼睛1)视觉的产生: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可以调节焦距的凸透镜,把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视神经受到刺激后,把信号传给大脑,产生视觉。2)眼睛相当于照相机,物体在其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近视与远视:近视眼:眼睛的曲光本领过强,或眼轴偏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眼睛的曲光本领偏弱,或眼轴偏短,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凸透镜矫正。4.眼镜的度数:“度数”等于它的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乘100,凸透镜的度敉是正数,凹透

3、镜的度数是负数。5.显微镜与望远镜1)显微镜:主要由物镜与目镜组成,且物镜的焦距小于目镜的焦距。其原理是:两次利用凸透镜的放大作用,先用物镜使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实像,再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2)望远镜:主要由物镜与目镜组成,且物镜的焦距大于目镜的焦距。其原理是:利用物镜使远处物体成一个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其根本原理是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比眼睛的瞳孔要大很多,它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明亮。6静则盘根不动,动则一马当先!备注:姓名:日期:2009(夏)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

4、是()2.中学生要注意仪容仪表,当你出门前整理衣着时,所选用的是()A.平面镜B.放大镜C.显微镜D.望远镜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则该元件一定是()A.凸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4.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从透镜处缓慢远离透镜,如图这时在白纸上可看到的现象是()A.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小亮点),光斑的大小不变B.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大,再变小C.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小,再变大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

5、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6.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A.平面镜B.凹透镜C.放大镜D.显微镜7.下列给出的光学器件中,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是()A.投影仪B.潜望镜C.万花筒D.穿衣镜8.下列物品中,没有用到凸透镜的是()A.照相机B.放大镜C.老花眼镜D.近视眼镜9.使用下列光学仪器时,成缩小实像的是()A.照相机  B.幻灯机  C.平面镜  D.放大镜10.下列光学仪器中,成放大实像的是()A.凹透镜B.平面镜C.幻灯机D.照相机6静则盘根不动,动则一马当先!备注:姓名:日期:2009(夏)11.透镜的应用广泛,在下列器材中应用凸透

6、镜成放大的虚像的是()A.照相机B.幻灯机C.近视镜D.放大镜12.如下图所示,是在一些交通要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A.平面镜成虚像B.凸透镜成实像C.显微镜D.凸透镜成虚像13.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如图所示.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A.等于10cm B.小于10cmC.大于20cmD.在10cm

7、与20cm之间14.给你如下形状的光学玻璃元件,要自制一个放大镜,应选择()15.下列哪些量不能被放大镜放大()A.线段长度B.圆圈面积C.角度大小D.报纸上字的大小16.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照相机给人照相时,在胶片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离镜头的距离u和镜头焦距f的关系是()A.2f>u>fB.u>2fC.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