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的无源互调研究.doc

通信系统的无源互调研究.doc

ID:49545606

大小:898.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02

通信系统的无源互调研究.doc_第1页
通信系统的无源互调研究.doc_第2页
通信系统的无源互调研究.doc_第3页
通信系统的无源互调研究.doc_第4页
通信系统的无源互调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信系统的无源互调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在介绍无源互调(PIM)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舰船通信系统的PIM现状及基本测试方法,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出发,介绍了降低无源互调干扰(PIMI)的一些方法。结合工程实践,给出了舰载超短波通信系统无源互调分析示例,这将有助于系统工程师预测系统设计性能,控制技术风险,进一步降低PIMI的影响。随着涉及舰船通信的无源互调相关技术规范的逐步推出,密集电磁环境下的PIMI将得以有效控制。  0.引言  在通信系统中,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射频信号通过非线性特性的器件传输时,合成信号中会产生互调产物(IntermodulationProduct,IMP)。当这些互调产物

2、落人邻近工作的接收机通带内时,就会形成寄生干扰。  在舰载通信链路中,由发射机和接收机产生的有源互调干扰,可通过适当的系统隔离控制其最小化,而无源非线性引起的PIM通常不能采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抑制。理论上讲,无源线性系统不产生新的频率分量。但是,实际上非线性变化在无源传输系统中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当载波信号较小时,非线性产生的无源互调产物(PassiveIntermodulationProduct,PIMP)所引起的无源互调干扰(PassiveIntermodulationInterference,PIMI)不大,而不为人们所注意而已。但当载波信号较大时,这种互调

3、干扰就较明显了。PIMP通常在多载波通信环境中产生,典型的如共用宽带天馈系统的船载通信系统、地面移动通信基站及卫星地面接收站等,特别是要求大功率发射系统和高灵敏度接收系统同时存在于有限空间的舰船通信系统,其客观存在的PIMI已不容忽视。  1无源互调概论  历史上,PIM现象首先是在要求收发天线共存于有限空间的舰船上观察到的——这就是业界称之为的“锈螺栓现象”(“Rustybolteffect”),即因天线结构元件锈蚀而产生通信干扰的现象[3j。因此,最早开展PIM研究的就是美国海军研究所(NavalResearchLaboratory),于20世纪70年代中

4、期应军方要求,对因射频连接器含有铁磁材料的金属零件而产生的PIMI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建议在美国军用规范MIL-C-390l2B《射频连接器通用规范》的修订版中禁止应用铁磁材料,强烈要求把铁磁材料直接排除在外,并提醒通信部门必须警惕由于铁磁材料引起的潜在问题,这些建议部分体现在以后的MIL-C-39012C版和Mll-PRF-39012版中。在这些版本对材料的要求中,都明确规定所有零件(除气密封连接器外)都应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材料磁导率值应小于2.0。另外,还对接触件中心及壳体采用的材料、镀层金属的种类和镀层的厚度作了具体规定。所有这些都是预防PlMI产

5、生的具体措施。这些要求也部分体现在我国军标GJB681及其修订版GJB681A中。  1.1无源互调产生机理  PIM是由无源器件的非线性引起的。无源非线性有3种可能的主要模式,一类为接触非线性,另一类为材料非线性,还有一类就是工艺非线性。前者表示任何具有非线性电流与电压行为的接触,如弯折不匀的同轴电缆,不尽平整的波导法兰盘,松动的调谐螺丝,松动的铆接、氧化和腐蚀的接触等;材料非线性指具有固有非线性电特性的材料,如铁磁材料和碳纤维等;后者指因加工工艺引起的电传输非线性。  1.1.1接触非线性  当两个导电连接器(如:插头与插座)连接时,根据接触力大小、力均匀

6、度、接触面平整度及金属氧化程度会形成以下几种接触状态:金属接触;接触面之间夹有金属膜氧化物;接触面之间夹有绝缘介质;微小空气间隔;大的空气间隔。其非线性接触面及电子模型如图l所示。图1接触非线性表面及其电子电路模型  由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在微观上呈现不规则和凹凸不平的接触表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接触状态:  金属接触部位①和金属膜氧化物接触部位②形成电流的主要通道,形成的收缩电阻和膜层电阻可构成导体的接触电阻。金属-氧化物-金属连接处②中的氧化物可能是单分子结构,是依靠隧道效应和穿透薄膜的金属桥进行导电的,因而属于半导体接触导电,是非线性的;在接触面之间夹有绝缘

7、物质的接触处③则不导电:电流绕到金属接触处通过。在较大空气间隙处⑤,电流同样环绕间隙流过。在这两种情况下,电流遭遇阻抗Z,产生一个间隙电压,间隙电压V是潜在的,可能激活任何一个半导体而引起隧道效应和微观的弧击穿。接触面的电容C、电感L和电阻R等成分构成电子线路,其等效电路模型如图1(b)所示,其V-I特性是非线性的。在微小间隙处④,由于电流的波动或有较强信号时,很容易形成微观的击穿,这些不稳定的击穿,使导致PIM产生的形式具有偶然性,且幅度随时间而变化。  对发生在靠近零电压区域的不确定接触非线性,可用图1(a)来表示。接触表面接触状态的好坏,决定了接触非线性

8、的程度。接触非线性产生PIM的机理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