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C卷.doc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C卷.doc

ID:49504105

大小:42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0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C卷.doc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C卷.doc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C卷.doc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C卷.doc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C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C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C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语言积累及运用(共8题;共13分)1.(1分)下面语段中加横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春风是大自然最美的馈赠,挟带着泥土的气息,清新甘醇;浸染着花草的芬芳,沁人心脾;传送着莺燕的啼鸣,动人心弦。春风拂过,庄稼开始萌生,草木逐渐滋长,花儿次第开放,点染了一个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春天。A.kuì  xié  qìn  xián    B.kuì  xié  qìn  xuán    C.kuì  jiā  qìn  xián    D.guì  jiā  mì  

2、 xuán    2.(1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岸势犬牙参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居:居住。C.教学相长也(《虽有嘉肴》)                   长:促进。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花源记》)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3.(1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    4.(1分)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

3、的是()第11页共11页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多歧路,今安在?    5.(1分)下列诗句划分节奏不规范的一项是()A.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B.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    C.庙里/晨诗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D.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6.(1分)下列传统文化与文学常识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个选项是()A.约定俗成的借代,如: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

4、来泛指文章辞藻。桑梓,古时住宅旁常载桑树和梓树,后人指代家乡。B.“五行缺土”中的“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按旧时迷信的说法,人的生辰八字要五行俱全才吉利。C.古代计量单位,如: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贯,旧时用绳穿钱,一千个钱称为一贯。D.进学,明清科举制度。童生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再参加由学政主持的院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叫进学,也就成了秀才。又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进士。7.(1分)《骆驼祥子》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祥子的脸上有一块不小的疤,是因为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骆驼啃了一口。所以

5、,人们叫他“骆驼祥子”。B.祥子在杨宅拉包月的时候,虎妞找上门来,让祥子原本想要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的梦想破灭了。C.当祥子发现车上坐的是刘四爷的时候,祥子把刘四爷从车上拉下来狠狠地揍了一顿。D.虎妞死后,打算努力自强的祥子只将小福子和曹先生当成可以投奔、依靠的人。曹先生的帮助给了祥子美好的希望,而小福子的死让祥子彻底堕落。第11页共11页8.(6分)(2014•威海)根据提示,用古诗文填空。(1)________,________。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________,________。

6、(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________,________。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4)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________,________。(刘祯《赠从弟》)(5)或异二者之为,何哉?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共1题;共2分)9.(2分)班级开展“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1)【活动一:解读“和”之义】组内同学搜集了下面关于“和”字起源的资料,请你和他们一起解读。材料一:“和”字源于“龢”。而“龢”又从“龠”从“禾”。《说文》:“龠,乐之竹管,三

7、孔,以和众声也。”龠是中国古代竹制的吹奏乐器,最初只有三孔,后来发展为多孔,即今所谓的排箫。“龢”以左旁的“龠”表形,以右旁的“禾”表声,表示吹时,从长短不同的竹管发出的“和和”乐音以调和众声。材料二: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说文解字》)材料三: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康熙字典》)通过阅读这些资料,你推测“和”的起源和________有关,它的本意可能是________,由此引申出的意思有________、________等。(2)【活动二:探寻“和”之源】第11页共11页材料一: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