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469259
大小:106.73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01
《工程方案测量方案6(定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工程方案测量方案6(定稿) 目录 一、编制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xx;《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xx及其它设计、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图纸、规范。 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西北旺镇六里屯农民安置点定向安置房四标段工程。 工程地点西北旺镇六里屯村,本工程场地位于北靠永丰工业路南街,南靠规划六里屯东街,西邻规划永丰路东四街,东为邓庄东路。 工程范围本工程包括401#~415#楼,地上最高15层、地下1层及地下车库(地下二层),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加强测量工作是本工程的一个重点,特编制本施工测量方案。 由于本工程各楼±0.00m的标高不一致,
2、测量时应加密高程控制点,并在各楼楼侧各设置一点。 三、测量放线的基本要求 1、建筑物平面轴线控制网选用三级,测角误差控制在±8″之内,边长相对误差控制在1/20000之内。 2、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校对,发现问题应尽快解决,同时还应做好红线桩的保护工作。 仔细核对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尤其应注意校核各主轴线与红线及各轴线间尺寸关系。 四、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 1、测量仪器的计量检定凡进入施工现场的测量仪器均应进行计量检定。 全站仪、普通光学经纬仪、光学水准仪及50m钢尺需经市级计量检定部门进行鉴定;对于测力计量、盒尺、水平尺等普通计量器具应按照企业的相关
3、规定进行自检;对于在检定期内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要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自检。 2、校核图纸、了解设计意图 (1)总平面图的校核。 内容包括建筑用地红线桩的坐标、角度和距离的校核;建筑物定位依据及定位条件的校核;竖向设计校核。 (2)建筑施工图纸的校核。 内容包括建筑物轴线的几何关系;平、立、剖面及节点大样的几何尺寸;各层相对高程与总图是否对应。 3、红线桩、水准点的校核 (1)根据总平面图及控制桩通知单对红线桩的原始依据进行校核。 (2)校测红线桩的距离、夹角及坐标。 (3)校测水准点的高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不少于两个)。 4、编制施工测量作业指导
4、书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是全面指导测量放线的具体依据,它包括测量阶段及测量部位在施测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仪器及放样数据。 5、与甲方办理红线桩、水准点及相关测量原始资料的交接手续。 对移交后的桩点进行妥善保护,防止桩点受到扰动破坏。 五、测量工作的组织管理测量工作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使用功能,关系到工程是否能够按时交付使用,同时它也是工程创优工作的必要保证。 1、人员组织组建一支测量专业队伍,在工程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整个工程的测量与验线工作。 技术组负责内业管理、编制作业指导书,Ⅰ、Ⅱ级控制网及高级网的测设与校核
5、;测量组负责土建施工期间的日常测量工作;验线组负责各项测量放线的检查验收工作。 2、测量记录管理各项测量记录要做到原始真实、数据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 记录应当填写清楚,不允许转抄撰写,要保持记录的原始性,并妥善保管在工程结束后交有关部门保存。 施工中的仪器配备详见下表。 测量仪器表名称精度数量用途全站仪±2mm+2ppm/±2″1台主轴线测设、坐标放样、测距、传测标高,竣工测量、变形观测电子经纬仪2″3台施测面的角度测量、次要轴线的竖向传递,变形观测激光垂准仪1台建筑物的竖向定位普通水准DS34台常规水准测量 3、测量计算测量计算工作做到依据应原始、正
6、确、有效;验线的精度高于施测的精度;验线工作在人员、仪器及测法上应与放线工作不相关,独立进行;验线的部位主要包括关键环节与薄弱部位。 六、基础施工测量 1、垫层施工完后,依据建筑物控制网向垫层上投测建筑物主轴线,投测前应先核对建筑物控制网点是否有变动,投测后应在垫层上校核轴线间距、轴线夹角及对角线尺寸。 先根据测绘院提供的原始高程点用水平仪直接引测至基坑内固定点,再由坑内高程点进行测量,为提高引测精度,尽量减少测站数。 仪计算机2台内业计算与管理、测量数据库钢尺3把量距对讲机4部传递信息高程引测示意图 七、±0.00m以上结构施工测量放线 1、施工至首层楼
7、板时,将建筑物控制点引至结构外墙外侧,首层以上各层的轴线均由控制点采用铅垂线法向上引测,控制点组成闭合,布设方案应提交监理审批。 在各楼层或施工段上形成闭合图形,投测后必须校核边长和夹角,边长相对误差为1/8000,测角误差为±24″。 2、高程控制由首层标高控制线向上引测,每次引测均应由首层开始垂直向上用钢尺量距,同样要注意悬挂标准重物,并进行尺寸和温度改正,每次引测还应由首层三个不同地方向上引测,然后在同层进行闭合校核,校核无误后进行闭合调整,经监理验收后方可使用。 标高引测时应注意层高和全高的控制,层高允许误差±3mm,全高±20mm。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