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填图(1).ppt

地质填图(1).ppt

ID:49398436

大小:1.77 MB

页数:36页

时间:2020-02-06

地质填图(1).ppt_第1页
地质填图(1).ppt_第2页
地质填图(1).ppt_第3页
地质填图(1).ppt_第4页
地质填图(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质填图(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质填图野外工作方法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李东林一、地质填图工作基本方法二、地质观测点的布设和测定三、地质观测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四、地质观测研究程度及精度要求五、野外连图应注意的问题六、室内整理及填图文字小结地质填图是利用相同或大于填图比例尺的地形图在规定范围内布置一定数量的地质观察路线和观察点进行工作的。本次教学实习是选用1:5000地形图作为野外工作底图。一、地质填图工作基本方法1、一般程序收集资料—地质踏勘—剖面测量、正确划分填图单元—剖面地质小结一开展正式填图工作。2、基本方法地质填图过程中,沿着一定的路线进行地

2、质观测,称为地质(观测)路线。地质填图方法视比例尺不同,主要有追索法和穿越法。(1)穿越法:即横穿走向法。观测路线大致垂直主要构造线延伸方向或者大致垂直主要地质界线方向,以其路线最短,穿越地质现象最多,观测内容最全为中小比例尺地质填图常用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利用信手剖面了解地层和构造的变化情况,填绘较多地质界线,容易查明较大的地质构造。(2)追索法:即顺层追索法。观测路线沿主要地质界线布置。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同时追索2—3条地质界线,这种大致沿走向呈S的路线又叫正弦曲线法,运用这种方法便于查明地层、构造的走向延伸情况和

3、岩性岩相、厚度变化情况,所填地质图的界线比较准确,但观测路线上所见地质界线比较单一,难以作横向对比,填图工作量大,因此,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标志层、矿层、侵入体接触界线,主要断层线的追索。1:50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时,原则上采用穿越法辅以少量追索法,即地质观察路线垂直(或斜交)于主要岩层及构造线方向进行,但对重点研究对象,如标志层、含矿层、矿体露头、化石层、重要岩浆岩体及构造线等,则作追索性的布置;1:5000-1:500比例尺地质填图时,原则上采用追索法,地质简单区可辅以少量穿越法。二、地质观测点的布设

4、和测定在观测路线上对各种地质界线按一定间距进行定点观察,称为地质观察点,观察点对地质图上的基本地质界线起着控制作用,它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包括地层、褶皱、断层、岩体、矿化蚀变带、特殊地貌、第四系等)为原则。观察点按其类型可分为基本观察点、控制观察点、特殊地质意义观察点。基本观察点是指布置在地层分界线、标志层界线、不整合接触线等露头之上的观测点,是地质填图中数量最多、观察最详、记录最全的地质点。控制观察点仅用于基本观察点点距过稀(图上点距超过2厘米)时的辅助观察,多用于岩性控制点,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观察点用于矿化

5、点、地貌点、水文点及第四纪界线点,以及其他特殊地质现象点。地质观测点的布设应遵循三个原则:A点位的布置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B在地层分界线上、不同岩石接触处、岩相变化处、构造点、蚀变带、矿化及矿点、重要化石点、标志层、代表性产状要素测量点、取样点、山地工程以及其它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观测部位,必须布设地质观测点。C按地质实际情况,适当布设岩性控制点。一般岩性控制点不超过总地质点数的30%,切忌机械地等距离布点。观测点位置的标定(定点)(1)目测法定点:利用地形、地物及地貌特征,用目测直接将地质观察点的

6、实际位置标定在图上。(2)后方交会定点法:测量人员站在观测点上,用罗盘测量地形图上已知的控制点(山峰、高地、村庄、桥梁、道路交叉点等)的方位进行交会,交点即为该观察点的地形图上的位置。注意,尽量利用两个以上的已知点进行交会,且两点交会所成夹角不应小于30˚,最好在45˚左右。(3)GPS定点法用手持GPS直接将直角坐标(X,Y)值标在地形图上。重要的观测点,如主要的地质构造、含矿层、矿体露头等则需用仪器法测定(高精度GPS亦可)。三、观测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观察点的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收集第一手资料,要

7、求如实反映客观地质现象。应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尽描述,记录必须认真细致,全面准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字体工整,文图吻合。记录者必须与掌图主测者密切配合,充分了解该观察点在地质图上具体位置及其空间关系:同时记录中力求附插图,包括路线信手剖面、构造剖面、岩(矿)石素描、化石素描,地貌观察和必要的照片,以补充文字的描述。沉积岩区、变质岩区和侵入岩区的观察记录重点各有侧重。1、地质观测点记录的内容如下:a沉积岩区:首先搞清地层层序,然后对具体岩石进行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碎屑物成分、粒度、形态、胶结类型、胶结物成

8、分,岩石命名、风化外貌特征、次生变化等),对地层厚度变化、化石层、含矿层、标志层应详尽描述。b变质岩区:描述岩石的产出状态、颜色及结构构造、主要及次要矿物含量,不同矿物的排列方式及不同岩性的相互关系,尤其是特征矿物(白云母、黑云母、铁铝榴石、十字石、蓝闪石、矽线石等)的出现与否,原生层理及片麻理的产状、构造的叠加与否,混合岩基体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