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344733
大小:511.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2-29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文言文阅读(共16题;共207分)1.(5分)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蜀鄙之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予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1)解释划线的字。①子何恃而往_______②贫者自南海还_______(2)翻译句子。
2、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3)谈一谈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的启示。2.(1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鹬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①方出②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③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④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⑤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第20页共20页【注】①方:刚刚。②曝:晒。③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④禽:同“擒”,捕捉,抓住。⑤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1)试着翻译下面
3、的句子。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苏代把_______国和_______国比成了故事中的鹬和蚌,把_______国比成了渔者。(3)苏代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3.(14分)阅读课文《画蛇添足》,回答问题。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解释文言句子中划线的词。①其:_______②之:_______③遂:_______④亡:_______
4、。(2)说说你对画蛇添足的理解。4.(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第20页共20页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划线字注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盂沧孰汝知乎(2)解释下列划线词。①两小儿辩斗_______②我以_______日始出时去
5、_______人近③及_______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④孔子不能决_______也⑤孰_______为汝多知_______乎(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5.(2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第20页共20页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
6、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字注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盂沧孰汝(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①两小儿辩斗_______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③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④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⑤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3)翻译《两小儿辩日》全文。(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7、?(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7)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8)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第20页共20页(9)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______。6.(8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_________作用。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