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能可有可无.pdf

互联网+不能可有可无.pdf

ID:49228778

大小:703.25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2-28

互联网+不能可有可无.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互联网+不能可有可无.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FromTheEditor总编寄语“互联网+”不能可有可无春暖花开,万物盎然。今年的两会报告,对于我国信息化建设者们来说,真可谓利好频频:“改善供给侧结构”“瞄准内生动力”“力促转型升级”“释放需求潜力”“注重百姓获得感”“打好蓝天保卫战”这些重要信号,无一不与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的“网信事业发展”和“互联网+建设”息息相关。也恰恰就是在最近,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特别同意代序、国家行政学院院长马建堂亲自组织编写的《“互联网+”干部读本》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作为本书审读工作的核心成员,喜悦之情,难以言表!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负责人和一些以传统产业为发

2、展核心的城市主管领导,甚至还有部分长期从事信息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似乎并未真正理解“互联网+”这一新概念。因此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从各自利益出发,对这一概念的实质内涵进行曲解,甚至大加调侃,认为“互联网+”这个提法“本身就有问题”,应该是“+互联网”才对。不仅如此,他们还会通过各自掌握的宣传渠道,向社会更大范围扩散这种言论,给新政策的推行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就事论事而言,个人认为“互联网+”和“+互联网”在概念上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对于很多人来说,“+互联网”不过是“办公自动化”,是“电子商务”,解决的也无非是“提高效率”和“扩大市场”的问题。作为一种“

3、新工具”,互联网其实与传统工业经济生产、分配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所使用的电话和传真等并无二意。基于这种考虑,如果当企业或城市管理者认为自身的“生产效率”或“市场渠道”没有问题,那么对于互联网的需求态度自然而然便是“可有可无”或“可加可不加”。事实上,当我们理解“互联网+”这一概念的时候,不应该简单地将其理解成“加上互联网”,这是一种典型的“外生性”工具论思维。作为信息技术革命最为核心的部分来说,互联网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之间,更应该是一种“互为内生”且“相生相依”的关系。因为,史无前例地,人们可以通过一种全新的逻辑方式,通过控制和驾驭“信息”和“信息传播渠道”等,

4、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自由组合与优化配置,进而刺激经济从“生产力”和“成产关系”两个层面最大化释放能量。在新的时代,要想进一步推进经济生产和经济社会的管理,就必须以“互联网思维”为先,只有以此为基础来考虑如何对生产要素进行分配,才能真正适应发展大势,让我们的企业获得全球化市场,让我们的国家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在技术或产品的选择和使用上,我们不能机械化、狭隘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都应该被广泛囊括进来。总的来说,“互联网+”是经过许多核心智囊专家反复思考,经过国家有关决策领导慎重研究而决定的重大战略方向,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指导

5、思想,和一套全新的发展路径。既然是国家战略,就不能“可有可无”,更不能因私废公!2017.04

6、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