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201081
大小:7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1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2015年5月19U,屮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准了“屮国制造2025”战略,2015年5月20II,国务院公布了这项战略的详细内容,在该战略屮,屮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制造业强国战略的笫一个十年行动计划。徳国智库通过撰写研究简报以及接受媒体采访等各种渠道,对这一个战略给予了关注。1“中国制造2025”战略出台的背景徳意志银行研究小组成员斯特凡・于行(StefanHeng)和杨•特亨茨泽克(JanTrenczek)在徳意志银行的研究报告屮认为,徳国“工业4.0”方案给屮国工业界备个层
2、面带来很大的触动,引起了屮国高层的重视。徳国的“工业4.0”将全面改造价值创造结构,改变柴个批界的工业布局。而在这一个巨大的世界工业转型中,屮国也想参与期中,并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很清楚地认识到徳国版“工业4.0”本身所蕴藏的机会。因此,屮国把下一步工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创新和高科技上。在这一背景下,屮国政府推出了“屮国制造2025”战略。徳国墨卡托屮国研究屮心研究员龙信鑫(JostWuebbeke)在徳国《时代》周报撰文表不,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中国现有的工业结构己经落后,劳动力成木优势进
3、一步削弱。屮国不再愿意看到“屮国制造”这个品牌继续成为低廉商品的代名词,而是希望把“屮国制造”这个品牌打造成创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代表。在这个背景下,对屮国工业结构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因此,“屮国制造2025”计划也就应运而生。通过该战略,中国希望更新生产设备,用白己的创新技术,取代从国外引进技术。2德国智库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评价徳国智库专家对“屮国制造2025”战略的评价总体来说比较屮立。斯特凡•土行(StefanHeng)和杨•特亨茨泽克(JanTrenczek)认为,在推动屮
4、国经济向智能世和高科技发展转世的过程屮,屮国政府颁布的“屮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是对常规的“五年规划”的一个补充,是为了一个更长远的发展。在建设智能型网络经济的过程屮,“中国制造2025”战略除提岀了10个重点发展领域,也强调了社会相应的进步,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所以,该战略计划的目标是龙伟的,也是极具野心的。龙信鑫认为,“屮国制造2025”是一个工业发展转型战略,而徳国“工业4.0"是一个未來丁业技术发展的蓝图。“屮国制造2025”是中国在“工业4.0”Z外的另一个选择,这个战略计划的内容要远远
5、比“工业4.0”丰富,是对其他工业化国家的一个“战斗宣言”。如果屮国顺利实施这个计划,那么,在尖端技术领域,对徳国来说,中国将是站在同一高度的竞争对手。因此,该战略计划所蕴藏的野心不能被忽略。因为,到那时,屮国的生产商拥有的不仅仅是价格优势,而且也会制造出和徳国一样高质量的产品。同时,龙信鑫研究员在接受徳国Z声记者采访时表示,徳国的“工业4.0”概念对屮国国内有关现代化和增强竞争力的讨论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向作用,“屮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的灵感可谓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徳国的“工业4.0”。两国可以在这两个计划
6、和方案框架下,进行密切合作。3“屮国制造2025”战略面临的挑战关于屮国能否顺利实现“屮国制造2025”战略,徳国智库专家们表示,屮国在整个过程屮将会面临许多挑战。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在对德国“工业化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分析中,认为,中国想要全力贴近“工业化4.0”:在经历了蒸汽工业时代(T业1.0),电气时代(T业2.0)和工业机器人时代(工业3.0)后,屮国推出“屮国制造2025”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挤进生产的数字化时代。龙信鑫研究员表示,“屮国制造2025战略”的主要推动者和执行者应该是企业
7、,而不是国家。在徳国,企业是技术革新的核心推动力量。而在屮国,许多企业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太白负,在技术创新方面推动不够;屮国的民营企业比如华为、中兴、海尔目前正进行着技术创新,掌握了不少核心技术,应该属于革新的推动力量。在“屮国制造2025”战略屮,屮国的企业应该改变自身的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生产的效率,革新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成为推动创新的核心力量。关于屮国在实现“屮国制造2025”战略屮会遇到的最大的困难,龙信鑫表示:“中国制造2025”战略最核心的就是“Digitalisierung”(数字化)。
8、这一过稈应由企业H身来完成,要说服企业H己来做。但是很多屮国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大量生产便宜的产品,以最短的时间把产品卖出去,收冋生产成木,并实现盈利。他们不愿意花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和生产方式的改造和创新。尤其是在生产成木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不具备可持续性。所以,中国企业应该转变生产和商业模式,从低成木、低质量、低效率的生产方式,转变为高效、高质、高生产率的生产模式。要生产高技术含量,高质量、高技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