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188032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9
《《哦!苏珊娜》说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哦!苏珊娜》说课基本信息学科音乐年级教学形式教师单位课题名称《哦!苏珊娜》教材版本说课记录说教材内容Ø教学内容《哦!苏珊娜》是一首典型的美国西部音乐风格的歌曲。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旋律轻快流畅,曲调素材精练,易唱,易记,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歌曲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真诚的情谊,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Ø教材所处地位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可使孩子们从中感受到美国西部音乐的风格,学会珍惜朋友、珍惜友谊Ø教学目标 综合教材内容及其他教学要素,我认为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用欢快自然的声音流畅地演唱歌曲《哦,苏珊娜》。并鼓励学生为歌曲配伴奏及创编动作,培
2、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2、能使学生懂得歌曲表达的主题是“学会珍惜朋友,珍惜友谊”,鼓励学生勇于追求美好未来。 3、学习用跑跳步来舞蹈,表达出对友情珍惜的心情Ø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把教学重点设定为:表现出对朋友的友谊,表达出歌曲的欢快情绪。教学难点为:唱准弱拍的附点节奏。为歌曲编伴奏和邀请舞。说教法围绕教学的主题和对以往教学的改进创新。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加强音乐实践与创造。同时还强调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鉴于以上理念,我决定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
3、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说学法教学过程追求动静结合、张驰有度,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再有,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听边动,自始自终都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说教学过一)、组织教学 师生在《哦!苏珊娜》的音乐声中,手拉手,用跑跳步进入教室,共同律动至音乐结束,然后师生用音乐语言相互问好。程 (音乐课堂应该有一个美的开始,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共同听音乐做跑跳步律动,能有效地将师生融合在一起,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另一方面,用跑跳步律动,为歌曲的
4、编舞部分做了一定的铺垫。) 二)节奏练习 1、课件演示:青蛙呱呱叫 2、屏幕上出示二组节奏型,请小青蛙们叫一叫: 青蛙妈妈是: 青蛙娃娃是: 3、组合练习。请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自己所属的节奏型,教师一同参与叫一叫,学生自由组合练一练。 4、还有哪些青蛙娃娃想和青蛙一起来叫一叫呢?鼓励学生创编节奏。 (我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青蛙呱呱叫”的小游戏,使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更容易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也为学生学习歌曲,并为歌曲伴奏打下基础。) 三)、创设情境,体会歌曲主题 1、把歌曲《苏珊娜》编成一个西部牛仔朋友之间的故事,用歌曲做背景音乐,
5、制作成课件演示出来,接着请同学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明确本课的主题是“珍惜友情”! 2、说说从课件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去关注大量的背景图片,及音乐)。 3、学习课件中的西部牛仔的特色舞蹈动作。 (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在故事中去感受歌曲的美,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主题。这样,不仅能促使孩子积极展开想像,引发创作的灵感,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我在课件演示中运用大量的背景图片,使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及地方风土人情。“美国西部牛仔”的这个形象、及学习特色舞蹈动作,更能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为创编邀请物做了扎实的铺垫。)
6、 四)、学唱歌曲,表现自己 1、出示歌词,指导孩子自由读歌词。再次强调歌曲的主题。 2、指导学生准确地诵读歌词,注意要突出“弱拍中的附点节奏”,运用对比的范读,请学生听辨,从而掌握这个节奏。 3、播放歌曲,请同学说说感受。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歌曲的情绪、旋律特点及音乐风格。 4、通过听录音范唱、和老师一起学唱歌谱,跟琴正确地填唱歌词等方法学会准确地演唱歌曲。 5、请学生照书上提示,自选伴奏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孩子自编恰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提示用学过的“跑跳步”为基本舞步,鼓励学生创编舞蹈动作,为歌曲编舞。 7、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音乐声
7、中邀请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跳舞。 (一堂音乐课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愉悦的感受。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唱、舞、奏等创编活动,他们的兴趣、创造里、个性、社会性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已完全沉醉在音乐本身的乐趣中,完全体现了“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道理。) 五)、组织下课说板书设计《哦!苏珊娜》说其他反思音乐教学的功能决不仅仅体现在一堂课上,我让孩子们“手拉手”在音乐声中离开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学生把课堂上所感悟到的,带到教室外,带进自己的生活,使音乐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