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171153
大小:4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2-29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课例临西三中李连福一、课前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3节内容——平行线的性质,它是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学生以后学习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几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
2、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培养其主动探索和合作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两直线平行得到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2、难点:平行线的性质与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综合应用。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五、教具准备
3、:1、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2、学具:三角尺、量角器、剪刀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播放一组幻灯片:①火车的铁轨;②笔直的公路;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针对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生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生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生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师: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二)数形结合,探究性质画图探究,归纳猜想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统一采用阿拉伯数字标角)(生动手画图
4、,教师巡回指导)师:请同学们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同位角角的度数数量关系(生积极测量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师:请同学们将画出图中的同位角任先一组剪下后叠合,你又发现了什么?生: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师:请同学们在原来的图形上再画出一条截线d,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学生按小组讨论探究)生:结论仍然成立。师:如果同学们画的这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结论还成立吗?生:动手画图并进行归纳:不成立。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同位角相等是平行线特有的性质,不是凡同位角都相等,只有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下,才相等。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
5、同位角相等。(三)引申思考,培养创新师:请判断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生独立探究并进行小组讨论)abc123生:我是这样做的:因为a∥b(已知)4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3(对顶角相等)∠1+∠4=180°(邻补角的定义)所以∠2=∠3(等量代换)∠2+∠4=180°(等量代换)师:这个同学表达得很好,那么大家现在换另一组平行线试试,能得到相同的结论吗?生讨论并得出结论:能。师:很好,由此我们得到了平行线另外两条的性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6、(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四)实际应用,优势互补1、(抢答)课本P20随堂练习:1题2、(讨论解答)课本P25习题5.3第14题(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1、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1、2、32、教师补充总结:⑴用“运动”的观点观察数学问题;(如我们前面将同位角剪下叠合后分析问题)⑵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我们前面将同位角测量后分析问题)⑶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问题;(如平行线的性质1、2、3的表述)⑷用逻辑推理的形式来论证问题;(如我们前面对性质2和3的说理过程)七、作业设计:教材习题5.3第7题第8题。八、教学反思:数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单注重学生
7、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因为“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这节课的教学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①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导师、伙伴、甚至成为了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导引学生活动外,还要认真聆听学生“教”你他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