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153274
大小:24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2-29
《北师大版2020年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卷2(I)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师大版2020年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卷2(I)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卷面书写(共1题;共5分)1.(5分)我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认真地写一写。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二、基础知识(共11题;共47分)2.(2分)写近义词譬如—_______ 结局—_______3.(2分)找出加横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A.剖开(pōu)勉强(qiáng)羞怯(qiè) B.啄食(zhuó)立即(jí)跛子(bǒ) C.调停
2、(tiáo)惊异(yí)曾经(céng) D.旅途(lǔ)结冰(jié)搓手(cuō) 4.(2分)下面各组词语音或形完全正确的是()。A.投掷(zhì) 畜生(chù) 腐朽 宽阔 B.肆虐(niē) 屹立(yì) 狂暴 钉子 C.冰雹(báo) 诸位(zhū) 刮风 蜜峰 D.旋转(zhuàn)真菌(jūn) 遗物 平添 第11页共11页5.(2分)下面歇后语中错误的一句是()A.泥菩萨过河——没指望 B.猫哭耗子——假慈悲 C.猪鼻子里插大葱——装相 D.隔着门风吹喇叭——名声在外 6.(2分)下面诗句中,哪句是描写
3、春天景色的?()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2分)排列顺序。①它又来到果园和蜜蜂比美,蜜蜂不和它比。②有一天,它来到树下和啄木鸟比美,啄木鸟不和它比。③从前一只公鸡,自以为很美丽。④它遇到老牛,伤心地说:“老牛伯伯,我和啄木鸟、蜜蜂、青蛙比美,它们为什么都不理我呢?”⑤它又来到稻田和青蛙比美,青蛙也不比,它只好往回走。A.③②①⑤④ B.②⑤①③④ C.③①②⑤④ D.③④①②⑤ 8.(2分)下列句子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4、()第11页共11页A.①布娃娃和我一起睡觉。②我和布娃娃一起睡觉。 B.①这里好不热闹。 ②这里好热闹。 C.①除非他去我才去。 ②除非我去他才去。 D.①他气得脸都红了。 ②他气得都红了脸。 9.(2分)选择合适的词来代替画线的部分:输血已经临近眼前,十分紧迫。()A.迫不得已 B.迫在眉睫 10.(10分)填空 (1)问渠哪得1,为有2。(2)1皆学问,2即文章。(3)千淘万漉虽辛苦,1。(4)落红不是1,2更护花。(5)《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的作家1。此文主要讲了2 的故事,反映了3 。11.(16分)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2)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_______。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古今中外,_______!地北天南,_______!把最后面一个句子换个说法写下来,要求意思不变。(3)看到小王因思念远方的亲人而伤心,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劝慰他。这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词《水调歌头》中的名句,意思是_______。(4)《望洞庭》中描写洞庭湖远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5)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我最佩服的人物是_______,因为_______,我想对他说_______;最向往的地方是
6、_______,因为那里_______。第11页共11页12.(5分)用关联词把下列各组句子分别合并成一句话。①王老师五十多岁了。王老师精力十分旺盛。②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你将来很难担负建设祖国的重任。③捐出70元钱。能帮助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④通过自己干活来攒够2000元,实在是太困难了。瑞恩没有放弃。三、阅读理解(共4题;共46分)13.(5分)读古诗《春日》,完成练习。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胜日”的意思是_______。(2)这首诗中,“等闲识得”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表现得_______;“万紫千红”高度概括了_______、____
7、___的美好春光。(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14.(14分)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第11页共11页(1)《草原》这课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2)《白杨》一文中爸爸两次沉思,第一次是想过去,想自己;第二次是想子女,想未来。()(3)著名的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既是文章的题目,又是作者行文的线索。()(5)《草原》和《白杨》两课都采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