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生日说课稿一.doc

借生日说课稿一.doc

ID:49150057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9

借生日说课稿一.doc_第1页
借生日说课稿一.doc_第2页
借生日说课稿一.doc_第3页
借生日说课稿一.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借生日说课稿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说教材1、《借生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在全册中起着“巩固识字,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朗读课文,能提出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并能讨论解决的作用。2、《借生日》这篇课文说的事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全文语言浅显,体现了母女真情。二、说学情。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生活条件优越的现代社会,大多数学生都是家中的小皇帝,总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根本就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去体贴别人。在他们的心里也没有关心别人,体贴

2、别人的概念。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遵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从而唤起学生的共鸣,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去体贴他人。三、说学习目标。鉴于本课是本册教材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因此在全册便起着"朗读课文,能提出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并能讨论解决"等作用。本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3、从故事中体会文中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母女间的情感,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教学难点:从故事中体会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四、说教法本课教学安排用两课时完

3、成,识字、写字教学安排在第一课时,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所采用的教法。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中,我要求授课教师将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的发挥与施展才能的空间。一、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还能读出感情来。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要求授课老师特别要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读,而是要告诉学生该怎样朗读,通过老师自己的范读,给

4、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每次读课文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从小就培养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课文或者是读课文后提出问题的好习惯,久而久之,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2、伴着音乐朗读,读中感悟。从平时的接触中知道,唱歌是孩子们的最爱,我设想如果在课堂中应用的话,效果应该说是不错的。而且从一些公开课上,也时常能够看到同学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课文,使朗读有更大的收获。因此在本堂课中我也让授课老师尝试一下,让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读,从读中感悟,从读中体会。真正使阅读教学中的“读”字落到实处,五、说教学过程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

5、的教学任务是识字,写字,初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从故事中体会文中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吴老师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教学程序如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课前播放《生日歌》)引导学生由课题提出问题。(二)、带着问题欣赏动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⑴设疑: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我”指的是谁?三)、学习课文,体会感悟。重点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1、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大家讨论后,明白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了关心妈妈,同学们应该向她学习。)2、小云为什么要给妈妈借生日?  3、学完整

6、篇课文有哪位同学说说:小云的妈妈说自己把生日给忘了,妈妈真得是忘了吗?(小云的妈妈并非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在解决以上三个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读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常常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这样不但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成功感和满足感,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他们的思维。  四、指导朗读:1、朗读指导要体现层次性。2、朗读的形式要多样,要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3、重视范读,教师朗读指导要指导到位。小结: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精心照顾我们、关心我们、

7、爱护着我们;所以,我们也应该向课文中的小云一样,多关心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妈妈。五、拓展练习。六、总结七、板书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