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149677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9
《充要条件教学设计--说课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骨干教师展示课说课稿数学:崔志国·5·充要条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充要条件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它主要讨论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目的是为数学推理的学习打下基础。新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定位在“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教学时间的前移,可能会因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充分,而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新教材在第一章的小结与复习中,把学生的学习要求规定为“初步掌握充要条件”,是比较切合教学实际的。从教材编写角度来看,新旧教材最大的差异在于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定义的处理上。新教材的定义
2、显得更简洁精炼,而新教材的例题、练习题和习题量均大幅增加,大约是旧教材的两倍。显然,新教材的编写者在数学概念的处理上贯彻了“淡化形式,注重实质”这一新的教学观。当然,一次性给出定义也增加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也是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基于上述理解,我对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作如下考虑: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充要条件的定义;(2)能够正确判断有关命题的四类条件。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对条件的判定应该归结为判断命题的真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5·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命题条件的充要性的正确判断。
3、教学难点:充分性与必要性的推导顺序。四、教法与学法(一)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采用讲练结合法进行教学。教师通过点拨引导的方式,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从具体问题出发引出数学概念,并在实际问题中反复应用和辨析,启发学生理解概念并能在实践中总结判定方法。由于这是充要条件的概念起始课,文字信息量比较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益。(二)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分析”——“探究”——“总结”的学习环节,从三个方面引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1、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通过对具体命题的正反辨析,对“充分的”和“必要的”这两
4、个词汇产生感性化的认识。2、学生通过解题实践,总结判定方法,形成辨别充要条件的初步能力。3、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充要关系,把学习延伸到课外,体验“在生活中数学地思维”。4、例题和习题的解答采取分小组完成,尝试分组教学模式·5·五、教学程序(详见教案)六、教学反思11月13日下午第六节,我在高二(1)班开了《充要条件》这节课。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充要条件的含义能判断一些简单的充要条件其次是要让学生加深理解概念,熟悉概念,并会巧妙运用。重点在于充要条件的判断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及简单应用,然后由几个实
5、例让学习判其是结论成立的既充分又必要的条件,引出充要条件的概念。由于学生上节课学习过了充分、必要条件,对充要条件的概念的理解也水到渠成。然后让学生思考例3,从中判断是否充要条件,其中(2)题不是,引出总结充分、必要条件的四种结果。然后讲解例4,写出证明充要条件的关键两个步骤,并强调应注意事项。再给出一个相关练习,让学生强化解题过程。做后点评,然后让学生思考在判断四种结果中,其四种命题的真假情况,其中只有充要条件四种命题才都是真的,可以说两个条件等价。从中贯彻等价转换思想。而且开发了另一种充要条件判断的方法。最后给出四个分组练习,分别是对充要条件的判断、知道充要
6、条件求参数、求一个条件的充要条件。让学生练习后讲评。经过听课老师们的评课以及自己的深入反思,我总结如下:·5·这节课是在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重难点突出,过渡自然,教态从容自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很配合,自己掌控课堂的气氛能力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下:1、对于学生的提问评价方面,提问学生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如果是口头回答的话,应把其说明的板书在黑板上,这样有利于对学生优点、不足的点评。特别是有多种方法的,可进行比较优化。2、在总结充分、必要条件的4种结果时,可在后面注上谁能推出谁,谁不能推出谁,使学生更加明确结果,理解更加清晰。3
7、、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上,让学生思考是必要的,而且应该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但是思考的时间要把握好,太少学生思考不充分,太多又影响上课的节奏,会影响后面的练习无法完成。4、对于思考2学生提出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先证充分性再证必要性,另一种是用互推的形式证明,虽然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但应该进行一些比较,跟据实际要求优化。5、多媒体课件制作应更仔细,反复校对,这节课的例题1第(4)小题大屏幕有错误,以后应加强。·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