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5劝学(节选)习题(含解析)粤教版必修4.docx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5劝学(节选)习题(含解析)粤教版必修4.docx

ID:49105876

大小:51.6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8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5劝学(节选)习题(含解析)粤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5劝学(节选)习题(含解析)粤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5劝学(节选)习题(含解析)粤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5劝学(节选)习题(含解析)粤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5劝学(节选)习题(含解析)粤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劝学(节选)基础夯实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爪牙(zhǎo)     砺石(lì)舆马(yù)善假于物(jiǎ)B.跬步(guǐ)槁暴(pù)须臾(yú)木直中绳(zhòng)C.参省(xǐng)驽马(nú)舟楫(jí)锲而不舍(qì)D.彰显(zhāng)骐骥(qí)镂刻(lòu)生非异也(xìng)解析A项,“舆”应读yú;B项,“跬”应读kuǐ;C项,“锲”应读qiè。答案D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对照检查B.用心一也一:统一,一致C.声非加疾也疾:快,急速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绝:隔绝解析B项,“一”应解释为“专一”;C项,“疾”应解释为“强,大”;D项,“绝”应解释为“横渡”。答案A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解析A项,“知”通“智”;B项,“生”通“性”;D项,“有”通“又”,“暴”通“曝”。答案C4.导学号56570039“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下面句中的“而”属于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①青,

3、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⑥蟹六跪而二螯(  )解析根据语境判断。答案①c ②b ③f ④d ⑤f ⑥a能力提升一、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4、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①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5、。”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注①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正夔一足,信乎        信:相信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进:起用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节:关键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汲:打水解析A项,“信”意思是“确实”。答案A6.下列四组各项中都能体

6、现本文主旨的是(  )①夫得言不可以不察。②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③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④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⑤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⑥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A.①②⑤     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解析本文主旨是要具有“察”的精神,对人对事要仔细分析、推究事理。答案B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核查。B.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C.本文分

7、别以生活事例、历史事实和寓言故事作为论据,夹叙夹议,深入浅出。D.文中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解析D项,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说法很含糊;“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的说法也欠准确,除了文章开头几个事例有明显的正反论证外,后面提及的孔子辨“一足”、丁氏之井、子夏辨豕等几个事例同时蕴含着正反两个方面。答案D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2)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3)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参考答案(1)传闻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