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楼房地基加固处理方案.doc

浅层楼房地基加固处理方案.doc

ID:49095482

大小:17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2-28

浅层楼房地基加固处理方案.doc_第1页
浅层楼房地基加固处理方案.doc_第2页
浅层楼房地基加固处理方案.doc_第3页
浅层楼房地基加固处理方案.doc_第4页
浅层楼房地基加固处理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层楼房地基加固处理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目录一、工程概况4二、基础调查情况4三、建筑物监测及数据分析53.1、监测点布设情况53.2、基础类型分析63.3、不良地质分析7四、加固措施74.1、依据74.2、加固范围、方式及原则74.3、工程量统计8五、施工方法及工艺85.1、施工流程85.2、施工工艺85.3、施工方法95.4、施工参数10六、袖阀管施工中注意事项12七、资源投入13八、质量保证措施13九、安全环境保证措施1412一、工程概况本场地地下水按赋存条件主要为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孔隙水主要赋存在坡积粉质黏土、中砂、砾砂、残积砾质黏性土及全风化花岗岩中,基岩裂

2、隙水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及中等风化花岗岩中。本次勘察期间稳定地下水位埋深3.10~5.90m,水位高程10.83~15.39m。地下水的排泄途径主要是蒸发和径流。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本次勘察期间在车站范围内钻孔中取地下水6组,进行了室内水质简分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按场地环境类型为Ⅰ类,地层渗透性为A类综合判定:场地内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HCO3-),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本次勘察采取地下水位以上土样2组,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3、-2001)(2009年版)判定,土样在弱透水层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二、基础调查情况栋楼为8层框架结构,基础为L型独立浅基础,基础埋深约2.7m,楼房四周设立排水系统。内部非承重墙主要是砖混混合砂浆砌筑,底部为混凝土地梁或垫层。此类建筑结构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振动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数量多。后期经过改造,楼房局部结构出现细小变化。该建筑物外墙轮廓线与车站地下连续墙最近距离约10.88m。三、建筑物监测及数

4、据分析3.1、监测点布设情况为实时监控施工对建筑物扰动情况,根据设计单位要求,我部委托西北综合勘察设计院对周边建筑物布设监测点进行沉降、位移等监测。监测点布置及布置平面图如下:周边测点布设一览表建筑沉降点号Jc-05-01Jc-05-02Jc-05-03Jc-05-04Jc-05-05Jc-05-0612距离/m位于建筑本身主体上周边地表点号DB05-02DB05-03DB07-02DB07-03DB09-02DB09-03距离建筑/m7.014.53.06.014.012.0监测项目监测点数监测点号布设时间初始值采集时间备注主

5、体沉降6Jc-05-01~Jc-05-062013年4月2013年5月2日主体结构上地表沉降观测6DB05-0、DB05-03DB07-02、DB07-03DB09-02、DB09-032013年4月2013年5月2日楼周边地面上监控项目安全、警戒、控制值一览表序号监测项目警戒值控制值量测频率备注1地面沉降20mm或2mm/d0.2%之开挖深度和30mm在降水开始10天内,每天应观测两次,以后应每天观测一次,直到主体工程完成后,减少为3天一次。2建筑物沉降及水平位移沉降32mm水平20mm沉降40mm水平25mm施工1次/1天,

6、围护完工1次/3天,一个月后1次/7天,到观测量稳定为止柱间沉降差应控制在12mm以内。3建筑物倾斜0.15%0.2%在降水开始10天内,每天应观测两次,以后应每天观测一次,直到主体工程完成后,减少为3天一次。2013年5月布设完成沉降监测测点数6个,监测数据截止2013年11月8日,累计监测天数为210天。栋主体沉降变化最大为JC-05-02测点,累计下沉9.84mm,小于设计预警值(30mm),同时仅为设计控制值(40mm)的24.6%;差异沉降最大的为Jc-05-02与Jc-05-05之间,差异沉降为0.21‰,小于设计倾

7、斜预警值1‰,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3.2、基础类型分析建筑为L型独立浅基础(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整体性差,易出现不均匀沉降。通过前期调查,出现异常沉降的建筑物整体性较差,施工前非承重墙上已出现多处裂缝,其中包括斜裂缝,说明建筑结构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影响前期已较大,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较敏感。123.3、不良地质分析施工场地所处地层为从上到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质黏土、饱和砂层、砾质黏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及微风化花岗岩,其中素填土为夹碎石或砂的黏性土,渗透系数较大,淤泥质黏土的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易引

8、起地基变形和失稳,砂层在地下水渗透力较大时,可能会出现流失,砾质黏性土水理性质差,遇水易崩解,饱和状态下受扰动后易软化变形,全风化花岗岩的裂隙极发育,地下水以孔隙水形式存在,渗透系数较大。该场地全风化花岗岩(包括)以上土层均为特殊土,地质条件较差,属于不良地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