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091025
大小:9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8
《克和千克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复习课《克和千克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2017年月日星期复习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学生进一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3、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重点难点重点:1克和1千克观念的建立。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难点:会运用建立起来的质量观估一估。复
2、习准备:多媒体复习过程:复习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铺垫,激趣引入师:说一说你进超市的水果蔬菜,糖果专区称东西会用到什么?师:测量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师:质量的单位有哪些?(板书:克和千克)说一说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兴趣二、整理知识,建构网络1、要想知道物体的重量,怎么办?重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师:咱们来个小比赛,看谁能又对又快写出?生:在空白纸上写出。师:展示评价学生的作业。2、根据学生所写小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指几名学生说一说,说得不恰当的相互补充。
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让学生独立思考,养成认真动脑的习惯。学会认真听别人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例子,在脑海中建立克和千克的表象。3、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重量约是1克,哪些物体的重量约是1千克。(一块口香糖、一个二分硬币重大约是1克和一小袋面粉重1千克、两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用天平或其它称称一称,看谁估得准。4、进率关系:师:我们已经明确了克与千克的重量,那么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谁来说一说多少枚两分硬币加在一起和一千克的面粉同样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千克=1000克3.测量体重教师:指导学生怎样看秤。学生:分成若干组后,再进行活
4、动。(1)一组同学秤体重。(学会看秤)(2)一组同学做体重的原始记录。(3)一组同学用背一背同学来体验各种不同的体重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4)以上各项各小组轮流进行。(5)学生讨论、交流,从你们的记录表中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能统计出什么?思考说一说小组合作称一称体重,分工要明确。汇报从记录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兴趣浓厚。通过记录称体重的结果方式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三、专项训练,巩固知识1.我们日常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作单位,称比较重
5、的物品的重量常用()作单位,常用的称量工具有()、()、()、()等。2.1千克=()克3000克=()千克2千克=()克4000克=()千克9千克=()克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千克或克)。出示课件看图填一填。一个桃重150()一个足球重380()一个鸡蛋重70()一把面条重1()一个书包重2()一头猪重150()一小袋米重25()一个西瓜重3000()填一填会进行单位换算根据实际填一填单位通过写重量单位,进率,使每一学生再次系统的整理复习克和千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四、综合测评,融会贯通1.在()里填上“>”、“<”或“=”。500
6、克()5千克2千克()2000克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3050克()3千克500克2.智慧的你算一算。47千克+34千克=75克-8克= 300克+700克=45千克÷9=3.判断。(对的在()里打“√”,错打“×”)(1)一袋奶粉重500克。()(2)一只鸭重3克。()(3)一根跳绳长2厘米。()(4)爷爷体重60千克。()(5)长颈鹿高4米。()(6)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4.解决问题。(1)欧阳抱着两个玩具一起称,共重30千克,现知每个玩具重2千克,欧阳体重是多少?(2)妈妈买了1千克冰糖,煮咖啡用了200克,
7、做绿豆汤用了500克,还剩多少克?(两种方法解答)(3)爷爷收到了一封信,看了之后却笑得直不起腰来,我们也来看一看,读一读这封信:亲爱的爷爷:您好!今天是我十岁生日,我身体特别棒,体重已达40克,每天早上能吃掉30千克的鸡蛋,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300千克的蛋糕,妈妈领我看了世界上最小的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我还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100克重。孙子:小明2013年6月11日师;同学们为什么笑了?(进行改错)(4)看清单位,比一比细心算一算认真读题,思考判断仔细读题思考同桌交流列式计算读一读改一改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
8、习兴趣,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改错题,建立学生的质量观,学生在乐趣中学习会觉得轻松。让学生学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