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087774
大小:3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8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八年级语文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内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积累常用的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2.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认为,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人要成就大业,就必须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但也有人认为,“顺境也能出人才”,因为环境只是外在因素,内因才是最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造就人才?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
2、乐》。(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畎亩(quǎn)傅说(yuè)胶鬲(ɡé)拂乱(fú)曾益(zēnɡ)拂士(bì)忧患(huàn)2.教师点拨。(1)通假字a.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b.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2)词类活用3/3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劳其筋骨(使……劳累)饿其体肤(使……饥饿)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把握主旨提问1: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明确: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出身卑微,历经苦难磨练,最终都被提拔任用,有所作为。提问2:本文的中
3、心论点是什么?明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目标导学三:研读课文,了解思路提问3: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你能理清全文的论证思路吗?明确:先谈人,列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主要着眼于“生于忧患”,这是全文的重点;后论国,主要着眼于“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目标导学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提问4: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磨练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思想——苦其心志;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为——行拂乱其所为。目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培养其忍耐力,增强其能力)。提问5:现在社
4、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示例: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他强调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练中形成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艰难困苦的磨练,方能增长才能。而贪图安乐自然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练中来,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对于国家来说,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极其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板书设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身低微→磨练成才(六人)
5、造就人才(正面)国家兴亡(反面)正反描写3/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心论点)【教学反思】可取之处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先从字音词义等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再对中心论点进行概括、对论证思路进行分析等,最后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进行体验和反思。整体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学习也不是很吃力。不足之处由于时间问题,只是匆忙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文言文翻译这个重要的环节有所疏忽,讲解不够细致。3/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