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078187
大小:87.8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8
《说课程比赛心得体会与诵读经典诗文读书心得合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说课程比赛心得体会与诵读经典诗文读书心得合集 说课程比赛心得体会与诵读经典诗文读书心得合集说课程比赛心得体会20**年6月16日下午,在教研室下,不同教研室的七位教师参加了应用外语系说课程比赛。 在大练基本功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是一种回味,一种反思,更是一种提升。 老实说这次比赛我已很认真去准备了,但最后的说课效果还是不够理想。 短短的十几分钟的陈述,从总体上看,步骤还是清晰的,条理清楚。 但由于紧张和对己所陈述的内容不是十分娴熟,这就使得说课程设计时语言不够,还要时常看看课件。 通过这次说课
2、,我的感受很深,课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就说课程而言也有了一些认识,总结有以下几点第 一、明确要求。 说课程是把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学情的把握、对教材的分析、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对课程的设计向同行或者专家学者表述的过程。 任何比赛都有一定的评价标准。 作为参赛选手,首要的是认真学习这个标准,并且按照标准的指示规范自己的说课,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自己做到心中有数。 参加说课程比赛前,我拿到了相关文件材料,本次说课程规定时间为20分钟。 主要从课程构思、课程设计、课程实现和课程运作四方面来解析一门课程。
3、 因此,我以评价标准为纲,但不僵化于教条之内来设计课程。 第 二、充分准备。 在了解比赛要求的基础上,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由于我说的《计算机英语》是一门新开的专业选修课,自己对计算机专业不是很熟悉,因此第一步我先搜集资料,把手头上有的资料都又重新翻出来,并从网上进行信息搜寻;另外我也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技术特长,潜心制作了说课程课件,自己制作模板,在网络上寻找合适的字体。 统一模板字体的色调,在细节中呈现特色。 因为说课程的时间只有20分钟,在这里不仅要把理念充分诠释,在教学设计环境中渗透,而
4、且还要顾及教材、学情等其它板块的呈现。 为了让我的说课程更加呈现逻辑性,我把各个板块的关键语句做在幻灯片上,让评委和观众更能够跟着我的思路走。 同时在设计中体现关联性。 比如我讲到课程实现的时候,与我所讲到的教法结合起来。 再次阐明,增强逻辑性。 同时要把教学过程中环节设计的亮点,巧妙地陈述给评委观众,让大家觉得你一直用心在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环节设计意图讲明讲透,语速沉稳缓慢,加以手势表情运用。 三、语言表达常言说三分戏,七分演。 说课程也是如此。 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说课艺术,它也
5、贵在创造、贵在灵活、贵在说课者说出自己的特色来,这也正是同样一个内容,不同的说课者会有不同的说课效果的根本原因。 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说课程的成败。 好的说课者语言清晰、音量适中、语速快慢错落,要根据说的内容把握好语言的节奏。 让人听得舒服、听得清楚。 所以说课时既不能面无表情、平淡呆板,又不能拿腔捏调。 另外,说课程一定要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不违反说课原则的前提下,努力扩大创造的空间,说出自己的特色。 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若干说课的若干环节或对某些环节作些拓展,以及设计一些与
6、众不同的精彩的导语和艺术地运用好多种教学媒体等等。 四、充满自信自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一个好的说课者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自信自信我们的设计最优,自信我们的表现最佳。 因为说课程是说给同行听的,说给领导听的,说的过程不是先知在布道,也不是专家在培训,是介绍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想,唤起听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探索更合理的教学设计。 所以,说课者整洁的仪表、轻松自然的谈吐、恰如其分的体态语言都会给听者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 努力做到轻松又不眉飞色舞,庄重而又不严肃拘谨。 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
7、、对教学设计了然于胸,需要我们扎实地基本功和良好的教学素养作支撑。 五、注意细节说课程是一种特殊的教研活动,除用于评比外,更多的时候是教师之间互相研讨、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无论目的是什么,说课程都要求教师在一定的高度上对教材对自己的课程设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所以,说课者不但要说教什么和怎样教,更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在讲述教学流程的过程中,要针对重难点环节谈明白自己理论支撑。 以便听者从中看到说者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以及对教学的认识高度,从而产生共鸣。 另外,一
8、定控制好时间。 时间就是效率,就是教师掌握教学时间的体现。 说课前应该根据规定的时间,对各部分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大致做一个估算,心中有数。 整个说课程过程中力求做到节奏和谐统一,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说完该说的全部内容,切莫时间已到,还冗长陈述。 总之,本次说课程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研讨的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交流了教学技艺,深化了教法、学法的研究,激发了广大教师对课程研究的热情。 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