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076771
大小:7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8
《旅游审美课后心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旅游审美课后心得 旅游审美课后心得我是个热爱旅游的人,喜欢用双脚去丈量更多的新路途,喜欢用眼睛去发现更多的新事物。 也许我确实是一个喜欢简单的人,更愿意把旅行看做一种放松精神、愉悦心情的事情,可是,我不能否认,旅游是学习新知识并获得更多审美体验的绝佳方式。 我喜欢读书。 读书,虽然和旅游扯不上关系,但绝对算作一种获得艺术审美体验的绝佳方式。 在这,我就用读书来引出我对艺术审美的认识吧。 当你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到动情的时候,或者怦然心动,或者潸然然泪下。 这是文学艺术带给我们的悲喜,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审美感受。 这种美,带给我们心灵的感动。 这就是艺术,“经过艺
2、术家体验加工和创作的人类生活,融合艺术家的知情意”。 我感到很幸福,当自己去欣赏这些充满艺术美感的作品,除了获得直观的美的感官享受,还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或者所要表现的意,尽管不一定准确,不一定是作者的本意。 甚至因为艺术作品受到本身形象、内容的制约,欣赏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进而获得更加完美的艺术体验和享受,这是我的小小心得。 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感悟,学习,也得到内心小小的升华。 所以说,欣赏艺术也是完善自我的过程,把美的事物当做镜子,自己也会变得更美。 这里,我举三个旅游经常能碰到艺术形式作为例子,说明一下
3、艺术审美的具体体现。 这三个例子表现了中国人的审美倾向,分别是中国古典山水画,书法,中国古典园林。 我们都知道,中国山水画有三远一说,出自郭熙《林泉高致》。 这从审美感觉的角度对山水之“远”作了描述“有山根边岸水波亘望而遥者,谓之阔远。 有野霞暝暝,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 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谓之幽远。 (《山水纯全集》)阔远言其广袤苍莽,迷远言其恍惚迷离,幽远则言其微妙深遂。 广袤、恍惚、深遂,其实强调的都是某种缥缈朦胧的意境特征。 在这种恍惚迷离的山水意境中,能够寄托游目骋怀、避离俗世的超脱情怀。 )当我们欣赏一幅山水画,这个时候可能瞬间地感到
4、物我合一,感到你与大自然的一种契合。 中国山水画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艺术表达技巧,是数千年来积累下的经验,许多惊艳的作品多有共通之处,却又带给我们不同的艺术美感。 实在佩服中国的画家的聪明才智,发明了这么多表达美的方式,《富春山居图》是美,而《溪山行旅图》也是美,两种美,不同却都美的惊心动魄。 这里也不得不提一下闻名中外的书法。 毕竟外出旅游时,经常有机会观览一下名家手迹,然后为自己那一笔破字羞愧一下,然后发奋一下,再然后……言归正传,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汉字的“象形”不是像绘画那样对事物进行逼真的描绘,而是对事物的高度概括,是介于具
5、象与抽象之间.以这一奇妙的文字为媒介,展示人的主观世界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中国人对待自然美有自己的理解,主要是在变化万千的自然界中,积极寻求与人的审美心境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部分。 中国园林恰恰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对自然之景加以萃取、概括,在咫尺空间模仿自然、再现自然,制造出“虽有人作,宛若天开,浑如天成”的局面。 因此对于自然,中国人不求改变、改造,只求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共鸣和契合,即所谓的“畅神”,达到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 由此出发,中国造园追求的是脱离形式的、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举一例,豫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作之一,其特点概括说来就是山石池水出奇制胜,建
6、筑别致颇具个性。 在变化中体现美,追求在更小的空间展现广阔自然景观,这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追求。 当我们走出被窝,走向艺术园林,博物馆,艺术中心这样的艺术旅游驻脚点,就得到了愉悦心情和学习的绝佳机会。 因此,决不能坐马观花,艺术欣赏可没那么简单,一定要做艺术欣赏的有心人。 甚至因为艺术作品受到本身形象、内容的制约,欣赏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进而获得更加完美的艺术体验和享受。 当我们带着审美的眼光去看待艺术作品时,就会发现原来艺术欣赏可没那么简单。 但是,我相信我们会逐渐适应这种不简单的方式,并在其中得到更多
7、快乐,也学到更多。 一学期的旅游审美课就要结束了,除了要感谢老师教给我们旅游知识和带给我们的快乐,还要感谢老师送给我们发现美的眼光。 说一声再见,道一声珍重,也许,应该是“还会再见”,您说呢,老师。 这时候,真的只想说一句,“谢谢老师。 。 内容仅供参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