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049188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7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主备人:黄秀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2.了解“为”、“穷”的不同用法。3.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1、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2、教学安排一课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由《小石潭记》中的佳句导入,可引起共鸣,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二、作者简介、解题1、柳宗元(773—
2、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长达10年,后虽奉召回京,旋即又被贬为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文学创作上支持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创作成就主要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永州八记》是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有《河东先生集》(刘禹锡编)、《柳河东集》(明人辑注)传世。2.解题。柳宗元被贬为永
3、州司马后,一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研读课文1.一读课文,落实词句。 ①学生自读:圈出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标记解决。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朗读:读准字音、停顿、语调。 2.二读课文,疏通大意。 ①同桌合作,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 ②圈画
4、疑难词句,并质疑。 ③集体解疑,教师点拨。 3.三读课文,把握总体。 ①说说作者围绕“始”“游”叙写了哪些内容? ②抓住了西山的什么特点? 讨论解决:第1段写游西山前,自以为永州的奇山异水自己都游遍了,面对幽泉怪石饮酒娱乐自然洒脱。第2段写游西山,突出西山之怪特,及作者始得胜景的喜悦。 4.四读课文,难点突击。 (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4)文中两次写满
5、酌而醉,有何作用? (5)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 [提示](1)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受,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这高峻的西山卓尔不群的人格是何其熟悉,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引
6、觞满酌”,沉醉于自然之美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2)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以往所见的幽泉怪石没有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与解脱,虽然畅游酒醉,却不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大自然中,因此“觉而起,起而归”,心中的烦闷依然无法排遣。而西山之游却不同,作者首先是被
7、那高悬下望的景象所震惊,所有的景物都聚集在视野之内,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 (3)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
8、,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游山水景物无不融人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4)第一次出现是往日游览时,作者“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短促紧凑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虽然他想在游览山水中得以解脱,但酒醉之后仍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