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034017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7
《打篮球_教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打篮球【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发现充足气的篮球里的空气与周围空气的不同。2.知道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3.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4.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5.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猜测。6.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7.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8.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难点: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教学
2、准备】三个篮球(一个瘪的、一个充气不足、一个气很足)、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注射器(活塞密封好)、橡皮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研究问题1.(课件展示校园里打篮球的场景图片)打篮球是我们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说一说,篮球为什么能弹起来。2.让学生分别拍打瘪的、充气不足的、充足气的篮球,汇报观察的现象和自己的感觉。(二)推测与验证1.让学生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进行猜测。(学生分组猜测,汇报小组讨论结果。)2.分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若讨论不出来,教师可以按照课本的方法用注射器进行
3、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注射器里空气体积的变化,手压活塞的感觉,松开手后活塞的运动情况,注意观察刻度。3.汇报讨论。3/3注射器内的空气有哪些变化?注射器内空气占据的位置为什么变小了,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4.研究拓展。引导学生找出还有哪些办法可以来进行实验,对合理的设计方案给予肯定,全班进行交流。指导学生给瘪的篮球充气,当篮球刚变圆时反复挤压,松开篮球,看看观察到什么现象;再继续打气后,再反复挤压,又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进行实验对比,感觉两者的不同。(三)总结与交流1.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注射器、篮球里面的空气挤压后
4、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了这种变化后空气有什么性质?”2.教师利用课件或挂图再现并归纳总结学生所讨论的问题的正确结论。学生将结论填写在课本相应空白处。(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力。)3.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和感受,提出研究、分析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供大家思考和课外研究。(四)知识应用1.解释拍球时看到的现象。2.想一想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并说说压缩空气在这些物体中起什么作用。【教学反思】收放自如的“玩”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教师适时地引导使学生的“玩”变成了发现问题、了解科学的平台,使他们体会科学并不神秘,
5、它就在我们身边,科学源于生活。课前让学生准备不同充气状态的球,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进行拍球比赛,由另一部分学生进行评判。在比赛活动之后,让学生们交流。玩球时,小学生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玩”上,忽略自己在玩中的发现,老师要及时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中有所发现。在借助注射器研究压缩空气具有弹力时,这个实验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要保证注射器里吸满空气,并一定要将注射器的输液孔堵死,使空气不能跑出来;二是如果注射器的活塞密封不好可以先蘸一点水。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认识空气在密封的容器里可以被压缩。先让学生
6、认识实验仪器的特点——吸满空气的注射器输液口被堵死,空气被密封在注射器套筒里。接着,使劲向下压活塞,看到里面空气占据的位置变小了,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一现象。注射器里空气一点也没跑掉,可是空气占据的位置变小了,从而认识到筒里面的空气比原来“挤”得更紧了,空气被压缩了。3/3本课对于压缩空气有弹性的认识只是在了解的层面上,不做深入研究,只要学生通过实验能感悟到即可。3/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