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002760
大小:25.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2-26
《校训贵在借古开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校训贵在“借古开今” 大学校训是在大学历史传统中形成,是大学办学宗旨、理念、精神的高度凝练和体现。校训有隐性与显性两类。虽然一些学校虽然没有明确的校训内容,但是学校的创办者或主持者提出的办学思想或原则被接受,甚至在比较长的时期对学校发展产生指导性的影响,那么,这一办学思想或原则就可以视为隐性校训。 南宋教育家朱熹为岳麓书院题写“忠孝廉节”一文,对书院学子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具有引导性作用,“忠孝廉节”因而成了实际上的院训。清末教育家黄以周在江苏南菁书院掌教15年,以“实事求是,莫作调人”为座右铭,律己诲人,同样发挥了院训的功能,并且在现当代中国开了以“实事求是”作为大学校训的先例。蔡
2、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尽管这一思想没有被明确定为校训,但是它对随后北大较长时间的办学发挥了指导性作用,同样具有隐性校训的意蕴。显性校训是由学校明文确定的概括学校办学宗旨的训导语,或悬之于礼堂,或书之于校门口,或设置于校徽之中。它产生于西方,在民国初年从美、日引入国内,在20世纪30年代,国内大学纷纷厘定校训。 纵览欧美大学和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大学的校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就是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标志自身所属文化源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名校,其校训基本是用拉丁文,而不是英语、意大利语等新语言,其内容大多源于《圣经》或
3、古希腊罗马先贤、诗人的名言警句,大都以真理、智慧、光明、自由、博爱等为思想核心。民国时期的中国大学校训大都使用文言文,内容基本源自儒家经典,以诚朴勇毅和求真笃学为思想核心。 现代大学在西方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无论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如何变换,大学的性质、办学宗旨、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如何变化,但名校的校训始终不变。中国现代大学只有几十年到百余年的历史,但不少大学的校训已经发生了多次变化。近年来,我们的大学纷纷重视校训的征集、确立工作,对学生的影响如何?有媒体做过相关调查,当问到一些毕业生或校友母校的校训时,不少人说没有印象或记不住。训者,引导、劝勉、激励也。一方面,这说明我们的一
4、些大学还没有真正把校训融入学校文化(不能等同于校园文化)之中,难以对大学师生的思想行为起着引导、规范作用,另一方面,我们的一些大学校训在思想内容、表达形式上存有不少问题,缺乏个性。 大学校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前提是它必须真正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导向性,又能体现文化的民族性。西方大学校训历久不变,当下不少百年名校陆续恢复清末民国时期的校训,说明古老的校训同样可以赋予新意,体现现代大学的精神。一言以蔽之,大学校训应该“借古开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