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001357
大小:27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2-26
《第7课走之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走字底「辶」素材走字底「辶」是由古汉语中“辵”字演变而来,意思是走走停停,常与行程、运动等词汇有关。根据现代汉语字典统计,带有走字底「辶」偏旁部首的汉字多达218个,由此可见走字底「辶」在汉字书写中是较为常见的。但是很多初学者认为要真正写好走字底并不容易,有时候一幅作品常常会因为走字底而成为败笔,那么走字底「辶」究竟该怎么写?今天,我们就从这3个方法入手,来谈谈如何写好走字底,如何让自己的书法作品入木三分!一,认识笔画构成很多初学者认为走字底「辶」是一个2画的偏旁部首,是由“一点”和“3加一捺”组合而成。甚至很多人在
2、实际书写过程中也将它写成“3加一捺”。其实不然,在传统笔法中,走字底「辶」是由3画组成,分别是:侧点、横折折撇、平捺。那么,这三种笔画有着怎样的结构特点呢?侧点:永字八法中说“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意思是书写侧点要像鸟兽斜飞而下,既要有灵动之气又需要矫捷气势,正所谓“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飘逸之中方见洒脱,矫捷之中方见气势。横折折撇:在汉字结构中“横折折撇”并非一个独立的偏旁部首,但人们在书写习惯上常常将它作为一笔完成的基本笔画。它既不像“3”那样圆润饱满,也不像“廴”那样棱角分明,从整体间架结构上看“横折折撇”同
3、时具备横钩、横折撇等笔画特点,而又不尽相同。平捺:永字八法中讲到“捺为磔,笔锋开张也!”意思是捺笔要写得气势如虹、刚毅有力,尤其楷书的捺笔更需如此。笔力内聚,外形开张才铿锵有力,加之平捺较为开展舒畅,与本身结构中的侧点、横折折撇相结合,无疑增加了整个字体的刚劲、气势。二,学习笔画技法所有的理论学习都是为写好书法而打基础,因此无论我们如何解读属于自己的“书法理论”,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写出满意的书法作品。即便如此,书法理论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准确的、真实有效的书法理论才能指导书法创作和实践活动。因此学习基本笔
4、画技法,也就成了书法学习的重中之重,尤其像走字底这样较难掌握的偏旁结构,更是如此。怎样写侧点:走字底「辶」的侧点和我们上一期讲过的宝盖头的右点是相似的,这种侧点的斜卧笔法都是源自永字八法的笔法精髓。书写侧点时毛笔要露出笔尖,中锋逐渐向右下方侧压,直至粗笔,再向右下方略微扭转笔锋,渐行渐提,出现收尖,然后果断逆锋收笔,侧点的“鸟之翻然侧下”便油然而生。怎样写横折折撇:首先,走字底的横笔与其它结构的横笔明显不同,以古人书法为例,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传统书法中,走字底的横笔大都呈现右上方倾斜的方法。横笔与第一个折笔之间呈现锐
5、角,类似于传统笔画“横钩”的写法;两个折笔以及短撇之间圆润过度,类似于“S”的写法。书写横折折撇时:要笔尖斜切,露锋起笔,向右上(20~30°)行笔写出短横后,向右下按压、顿笔,再向左下折笔,渐行渐细,第一折笔的长度应与短横相当,且行至末端后向右下写出第二折笔,两折笔间要圆润过度,写出纤细、丝带,不要变换笔锋,第二折笔略长,渐行渐浓,行至右下角后圆润过度再向左下角撇出,渐行渐细,直接撇向下一笔“平捺”。与今天印刷字体的横平竖直不同,传统书法中的走字底颇有曲折神韵,这一点在古人的书法作品中尤为显著,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种
6、笔法充满了艺术的动感和活怎样写平捺:在永字八法中,捺笔又称为磔笔,磔的本义是古人用快刀劈祭祀用的肉品,用它来比喻书法笔法,则给人一种锋利、急促、蓄势强劲之意。书写平捺时:要逆锋轻落,略微向左回笔后右出,渐行渐重,要一波三折,沉着有力,笔锋自然,末尾要略带仰势,写出刀锋后果断收笔。三,探索笔画组合掌握具体的笔画书写技法只算是书法学习的入门技巧,有时候即便我们将单个的笔画写得驾轻就熟,但总觉得书法水平依然没有多大提高,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笔画组合”。书法独居抽象艺术的特点,有些偏旁结构有其特定的位置关系,
7、有些笔画高一点、低一点、密一点、疏一点的效果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的学习中不断积累,从前人的书法作品中探索笔画组合。01间距和谐。汉字书法有其特定的审美标准,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疏密高低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并非随意创新,这一点对于书法初学者来讲尤为重要。譬如今天我们所讲的走字底,侧点、短横、平捺之间的等距关系常常是很多初学者所忽略的。02角度分明。虽然书法讲究横平竖直,但由于书写习惯以及审美标准的不同,即便是像“一、丨”这样的笔画也不一定要写得水平或垂直。翻阅历代法帖,横笔略微上扬、竖笔略微左凸,几乎是一般规律。
8、而且走之底的短横夹角、结构偏移更加突出,能够掌握这种“角度分明”自然对我们初学书法大有助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