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板注浆加固施工设计.doc

底板注浆加固施工设计.doc

ID:48981938

大小:274.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2-26

底板注浆加固施工设计.doc_第1页
底板注浆加固施工设计.doc_第2页
底板注浆加固施工设计.doc_第3页
底板注浆加固施工设计.doc_第4页
底板注浆加固施工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底板注浆加固施工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4页共24页**矿**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施工设计****煤矿有限公司**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第一勘探队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五日第24页共24页**矿**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施工设计会审意见编审单位签名日期编审单位签名日期编制审核技术经理生技经理安全经理经理总工程师第24页共24页**矿**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施工设计**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一、概况**工作面是**矿兼并重组后第一个开采工作面。该工作面走向长350m左右,倾斜长65m左右;开采5#煤层,煤层厚10.84-16.64m,平均15.16m。上距2#煤层51.52-88.94

2、m,平均73.6m;下距奥灰含水层约55.79-82.78m(据井下探查孔1-3号),中间为石炭系本溪组隔水岩组,厚度22.60-24.70m,平均23.65m;底板具有承压特征,受到底板奥灰含水层突水威胁。二、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一)物探结果分析根据**物探研究所的物探结果(参照《**县**第二煤矿**工作面瞬变电磁探测报告》),通过探查,初步查明了该工作面底板70m范围内的隐伏水文异常区及富水异常区。(1)根据**工作面两巷及切眼底板瞬变电磁探测结果,**工作面底板60m以下岩层富水性强于工作面底板下方40~60m的岩层段,相对而言,横向上工作面160~270m煤层底板富水性好

3、于其它区段,切眼20~40m处煤层底板构造裂隙发育且富水。(2)根据**工作面回风顺槽顶板探测结果,回风顺槽一侧煤层顶板含水性较为均一,富水性弱于煤层底板,未探测到明显的相对富水异常区;由于施工空间所限,运输顺槽顶板未实现有效探测,出水钻孔附近煤层顶板富水性及与上覆岩层水力联系不明。(二)钻探验证情况分析在物探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井下施工条件分析,共在井下施工了三个水文探查孔。(1)通过三个验证孔的施工,对该工作面的底板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进一步探查并验证,钻孔探查情况如下:①1#钻孔:终孔92m出水43m3/h,水压1.5Mpa。②2#钻孔:终孔63m时出水68m3/h,水压1.5Mp

4、a。③3#钻孔:终孔96m出水40m3/h,水压0.9Mpa。(2)结合已经施工的工作面电法勘探和钻探,影响该面的水文地质因素主要为以下几方面:①三个水文验证孔结果表明:垂向上,表现为底板35m以下层段岩石较为破碎,富水性较好;平面上,总体上与物探结果一致,但1#钻孔富水性略弱于2#钻孔及3#钻孔,底板富水性表现出不均一的规律性;②从1#钻孔位于物探非异常区但仍有一定水量和水压判断,不排除非异常区也有较强富水的可能;③2#钻孔相对其他两个钻孔在较浅处就有较大水量出现且岩石破碎严重,怀疑可能有断裂构造存在的可能,说明物探异常区内构造情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第24页共24页**矿**工作

5、面底板注浆加固施工设计①另据放水试验,1#钻孔放水过程中,其他两个观测孔水位响应不甚明显,说明该工作面底板奥灰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较差。根据上述分析,结合《**矿水文地质条件探查及防治水技术研究方案》,针对**工作面底板水文地质探查结果及水害威胁情况(见《**工作面探查及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报告》),为确保该工作面的安全回采,需要对工作面富水异常区进行注浆加固,制定有效的注浆改造方案,改善5煤底板条件,使其有较强的抗采动能力,为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提供保障。三、底板注浆改造方案及要求(一)注浆布孔设计根据已经施工的物探及钻探验证结果,**矿**工作面存在较大富水异常区,考虑到该工作面底板35m

6、以下岩石较为破碎、工作面存在较大富水异常区且本矿没有前期注浆改造经验的实际情况,提出本注浆布孔方案,拟定通过注浆孔再不断进行富水异常区验证并实施注浆改造的方案。(1)方案设计目的采用一孔多用的原则,通过注浆改造底板太原组薄层灰岩富水异常区,封堵原有导水通道,加固煤层底板,增加有效隔水层厚度及煤层底板抗压强度;同时利用注浆孔前期施工再对物探结果进行进一步探查和验证。(2)方案设计原则首先利用注浆孔前期施工对物探结果再进行验证,然后进行底板有序注浆改造。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①注浆层位确定根据前期施工的三个孔水文验证探查孔结果表明,底板35m以下至奥灰顶界(约为垂深70m),存在3~4段

7、较为破碎且存在一定出水的灰岩段,因此,本次注浆工程的层位确定为5煤底板下35~70m层段灰岩破碎段。②注浆孔终孔间距根据对注浆浆液扩散半径的一般经验,半径20~40m不等,从偏安全的角度出发,本次设计暂时取较为保守的20m计算。考虑到各注浆孔浆液扩散的相互影响,临近的3个注浆孔采用三角形布置将达到更好的效果以消除“盲区”,一般应不大于35m的间距;富水异常区、构造发育处以及向斜轴部区域钻孔位置相对较密,正常地层块段处钻孔布置相对较稀;对于富水异常区必须打钻进行探查,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