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981273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6
《《回声》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31《回声》教学反思百色八一希望学校李艳春《回声》一课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借小青蛙在桥洞中遇到的“声音问题”和青蛙妈妈的形象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回声的形成原理,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有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回声的理解局限在了感性认识的层面上。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确定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学生的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朗读、实验、画图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回声的产生原理,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前我鼓励学生到生
2、活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体会回声,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感知。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啦。”以多种形式来朗读感悟。品析重点词“扔、激起、碰到、荡回”和“叫、碰到、返回”,对比回声与水的波纹在形成的原理上的相似之处。再通过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课堂学生亲自来演示“水波形成的过程”,化静为动,直观形象。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画水波和回声形成的示
3、意图,找小讲解员将小组里画的示意图放到实物投影上来讲解,生动有趣地理解了水的波纹和回声形成的原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这样的设计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实现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但课堂上的实验只局限于几个孩子在展示平台演示给全班的同学演示,但投影到大屏幕上不够清晰,下面的孩子看得不是很清楚,如果设计再充分些,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实验中,孩子们就能理解得更透彻。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能很好的在教学中注重课堂的趣味性,从而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也很注重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让学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学生的小组自
4、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方面还是做得很欠缺。所以在后来教学中我牢牢的抓住了这一课题体现在我的教学中,并想出了根据单元的、每一篇课文的特点、要求,有目的的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甚至上网查找大量的资料,既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一课时的展示,同事们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也肯定了我把这一课时上得很成功,既让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了课文,也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了回声这一科学现象。但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上注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尤其是老师的师范性的指导朗读。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重视知识、能力、情感
5、的形成过程,学会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举一返三,融会贯通,有所创新。因此老师要明确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怎样逐渐从低到高从生到熟掌握的,在学习和训练中认识是怎样一步步增加的,了解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提高教学的实效。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