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做孩子,再教育孩子.doc

先学做孩子,再教育孩子.doc

ID:48952336

大小:1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6

先学做孩子,再教育孩子.doc_第1页
先学做孩子,再教育孩子.doc_第2页
先学做孩子,再教育孩子.doc_第3页
先学做孩子,再教育孩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先学做孩子,再教育孩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学做孩子,再教育孩子作为一名老师,从与家长的沟通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的孩子。当我们责备孩子的各种各样不懂事的表现时,是否也应反思一下,孩子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们父母又是如何做的?现在的父母迫切需要学习,孩子从出生到18岁成年,要经过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每个阶段孩子的心理都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为人父母的要预先为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做好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特别是12—15岁的孩子,在这个阶段他们要经历儿童到少年,再到青年初期等心理变化,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也在于此。而要做好这个过渡,12岁之前的铺垫工作又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现在学习的

2、途径有很多,很多家长不是没有理念的问题,而是理念太多或是没有形成系统的问题。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单从理念上来说,都是正确的。但孩子只有一个,谁也耽误不起。在这里,我的想法是,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是好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天然的敌人,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个我们在做小孩的时候肯定也有这样的经历。同样,别人家的孩子的家教理念并不适合你家的孩子,若照搬了来施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有时并不见效,或者效果不佳。于是,令人头疼的“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你怎么就不能象别人那样呢”这样之类的话便像一个魔咒一样禁锢在一代一代人身上。在这里,我的想法就是读一本大部头的育儿理论,基础一点的,不要求新求异,往往太新和太异的

3、东西不会适合大部分的孩子。形成一个系统、具体的育儿观念比一个杂乱、空洞的观念要强上百倍。即使这个观念我并不完全认同,但它对于我观念的形成所带来的思考却是很有帮助的。   有些理念的产生是需要一个与之相应的“生态系统”的,王博士谈到很多的观念其实我们都是接触过的、能认同的,但并不是能够完全实施,因为我们的生活大环境不一样。中美之间的差别就已经是很大的了,即使是在中国各地、城乡之间、隔代之间的育儿观念也是千差万别,如何做到大统一?对于我自己而言,改变父母的教育观念比形成自己的观念要难,往往受到时间、空间、经济、文化程度等等制约。这样,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对待方法要有“拿来主义”,去粗留精,渐

4、渐形成经验、理论。往往一个观念的形成,就是在不断地对方法的总结和反思中形成的。而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先进的理念的最佳体现。“爱和规矩”是此次讲座的核心,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理解。   孩子需要有规矩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这里的无私,除了无限的意思外,我认为还应该有客观、理性的成分。相比中外家庭教育,我觉得中国家长(包括我)对孩子的爱很难跨越冷静、理性。这里我并不是崇洋媚外,相反,我觉得我们青少年成长的环境要比国外的好得多,一个完整的中国家庭下,除了父母,还有一大堆长辈、亲戚、同事、朋友都可以成为家长教育的帮手。而外国信奉的自由观念使得家庭教育的气场要远远小于我们,即使他们有宗教,可我们有孔

5、孟之道,相比之下,我觉得我们还是占优势。我们的“爱”有个更广泛的空间,甚至有些“溺”了,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给他们穿上一件防护服才行,这就是规矩。不能一味满足,在满足的同时不断提出要求,提高标准,学会让孩子在规矩中成长。   孩子需要浸润着爱的规矩,中国家长是很辛苦的,特别是孩子上学期间,学钢琴、学画画、培优、补习……这些难道不是规矩?而仿佛就是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的规矩越来越严,心情越来越糟、和孩子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我们周围的确弥漫着太多太对这样的功利思想和急躁情绪,在这样一个集体抢跑的教育环境中,你很难保持那样一份淡定。规矩是要定的,但规矩的出发点是爱,是对自己孩子不带清晰化的爱,是对自己孩子

6、负责人的爱。这里可以用用“共同成长”原则和“耐心、坚持”原则,从小就跟孩子准备一个结实的大本子作为记载规则用,当孩子懂事的时候就将每个阶段的规矩都写在上面。一则可以让自己有个时间来思考,这个规矩的出发点是不是爱;二则可以让自己在时候反思自己定的规矩合不合适,有没有效果;三则可以让孩子严格遵守,让规矩有权威性;四则让孩子长大后看看,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学会感恩。“情商”和“智商”不能独立分来看,我建议各位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在学习中,也就是在提高智商中,让孩子锻炼自己的情商,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在这点上,老师的指导是理性的,带给孩子的是解题思路;而家长的引导是感谢的,教给孩子的是如何面对困难的方法

7、。   与孩子共同成长,这点很难做到。做家长的,有时候很难放下自己的架子。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爸爸检查我的作业,硬说我有一题做错了,还打了我几巴掌。最后两人打赌,第二天去问老师,要是是他对了,我就再挨打,要是是我对了,我就打他几巴掌。结果是,我的做法是正确的,但老爸耍赖。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为什么我还清楚地记得这件事情?有时候我常常想这个问题。其实,我还记得很多与父母相处的事情,大多都是很糟糕的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