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940560
大小:72.7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2-06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50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古代中国所信奉的一些神秘数字,在班固的《白虎通》里均能找到宇宙依据,如“三纲法天地人”“五常法五行”“六纪法六合”。汉代思想家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B.强化君权神授的思想C.制造人为的迷信思想D.强调社会秩序的合理性2.周王朝实行诸侯领土领民制度。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直属的领土原本就只是“天下”之中的一国,受到周围大小诸侯领土的直接限制。后来不断“为诸侯所侵”,到周赧王时已经只剩洛阳周围那一小片地方、
2、大约三万人的领土,不仅“与家无异”,而且是个小“家”。这反映了( )A.周朝的分封制从来就没有真正实施过B.周天子的权威实际上只限于“周王国”C.分封制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等级制D.分封制下诸侯可随意侵夺周天子领地3.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D.丞相自
3、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4.孔子曾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孟子也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董仲舒也认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据此可知,三人都()A.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B.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C.承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 D.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5.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一描述,反映出()A.韩非子人性好利的思想主张B.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C.战国时以军功爵制激励
4、百姓D.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6.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思想格局的重大变化B.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C.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D.受早期民主思想的影响7.《水经注》记载,新野有个“樊氏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亭陂。陂东有樊氏故宅,樊氏既灭,庾氏取其陂”。樊宏是东汉光武帝的舅父,像樊氏这样的豪族大地主的田庄都不能长久地保有,其他地主的田庄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一现象的出现()A.源于土地私有可以买卖B.表明土地集中现象
5、日益严重C.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弱化D.反映出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8、《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救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由于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这反映了()A.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B.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9、唐代,运河沿岸的汴州(开封)“舟车辐辏;人庶浩繁”,运河流经的扬、润、苏、杭等州发展成为重要的都会,而六朝时期的大都会金陵(南京)却成为润州(镇江)的属县。上述现象说明当时( )A.城市经济与政
6、治功能分离B.南北经济交流带动城市发展C.江南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D.交通状况决定城市地位10、宋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借贷期(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B.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11.长城通常被视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的整体位置向南 移动约二百到四百公里不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明长城以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B.长城沿线居民向中原地
7、区陆续迁移C.中原王朝对边疆的统治力日益削弱D.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向江南地区转移12、我国有许多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名人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以下对联与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A.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屈原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欧阳修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杜甫13、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8、)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对外贸易B.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C.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