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劝学(节选)》(苏教).docx

【教学设计】《劝学(节选)》(苏教).docx

ID:48906194

大小:32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2-05

【教学设计】《劝学(节选)》(苏教).docx_第1页
【教学设计】《劝学(节选)》(苏教).docx_第2页
【教学设计】《劝学(节选)》(苏教).docx_第3页
【教学设计】《劝学(节选)》(苏教).docx_第4页
【教学设计】《劝学(节选)》(苏教).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劝学(节选)》(苏教).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劝学(节选)》福州外国语学校林老师◆教材分析《劝学》集中反映了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学习问题上的观点。《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2、掌握背诵的技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

2、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理解文章统一起来。【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课前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文言字词,标出疑惑之处;3、学生利用课外资料,了解荀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幻灯片展示】《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提问】这首诗歌旨在告诉我们什么

3、道理?【明确】年少时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否则年老之后只能空自悔恨。作为学生,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只有现在尽可能多地吸收知识,才能为将来有所作为作好充分的准备。而且我们不仅现在要学习,将来走向社会还要不断地学习,正如荀子所说的“学不可以已”,那么荀子是如何“劝学”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二、作者介绍由学生根据课前了解进行介绍,教师补充信息,幻灯片展示要点。荀况(约前313年─前238年),战国后期赵国人,名况字卿。曾游学于齐,在稷下(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讲学,韩非和李斯都出自

4、他的门下。人们尊称他为荀卿,通称荀子。他曾去过燕国,并到秦国作过考察。晚年到楚国,为兰陵令,后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述很丰富,今存《荀子》一书,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写的,一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他认为天是无知无觉的,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有它自己的规律,与人的祸福无关。人对自然界出现的某些现象,不应敬畏顺从,而应“制天命而用之”,充分

5、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使自然界为人所控制、所利用;人应该主宰自然,而不是自然主宰人。在政治上,他主张“法后王”,“以近知远”;反对“法先王”。提倡重法、隆礼、尚贤使能。这些主张是可取的。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善,是人为的。他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义,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学习“积善成德”,成为君子。荀子文章的特点:长于说理,论证严密,比喻

6、妥贴,分析透辟,多用排比,气氛雄浑,语言质朴、凝炼。三、解题《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课文节选自前部分。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因此,“劝”在本文是“劝勉、鼓励”的意思。所以题意是“劝勉、鼓励人们勤奋学习”。四、初读课文,扫清字音障碍1、学生朗读,教师正音:輮(róu)通“煣”中(zhòng)砺(lì)有(yòu

7、)通“又”参(cān)省(xǐng)跂(qì)知(zhì)通“智”臾(yú)螯(āo)暴(pù)通“曝”楫(jí)生(xìng)通“性”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全班齐读。2、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提出疑难字词,教师答疑。3、归纳本文重点的文言字词(详见【素材】)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初步自析课文,思考题:(1)课文的三段各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2)课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们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分析课文(一)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学不可以已

8、)(二)围绕中心论点,作者从那些角度展开论述?每一次论述都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1、分析第二段(1)第二段主要谈了学习的哪个方面?用什么方法来论证的?明确:第二段主要讨论了学习的意义,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2)这一段都运用了哪些比喻,这些比喻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最后得出什么结论?这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比喻人们通过学习,其思想道德和智力水平都会高于从前。“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就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性质,用“輮”来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