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秋千的力学原理.ppt

荡秋千的力学原理.ppt

ID:48893812

大小:8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1-31

荡秋千的力学原理.ppt_第1页
荡秋千的力学原理.ppt_第2页
荡秋千的力学原理.ppt_第3页
荡秋千的力学原理.ppt_第4页
荡秋千的力学原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荡秋千的力学原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荡秋千的力学原理学号:PB06203047姓名:王建平荡秋千的历史秋千,大约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据南朝梁代宗懔著的《荆楚岁时记》说:糖(即秋千的古写)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趣者.后中国女子学.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日:糖.楚俗谓之施钩,涅巢谓之骨索.这里山戎是古代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说明秋千是从少数民族传进来的趣(音qiao),行动敏捷的意.秋千有许多名称,古时还称为施钩和骨索,据说在汉代人称千秋.现在有的地方称打秋千为打悠游.大约从唐代以后,在文献和文学著作中有大量关于秋千的记.唐朝的《天宝遗事》中记载宫中每年寒食节,嫔妃们竞赛荡秋千的情景

2、,唐玄宗称为“半仙之戏”.荡秋千的历史唐朝诗人王建有一首《秋千词》描写少年女子比赛荡秋千的情景.这首诗说: 长长丝绳紫复碧,塌塌横枝高百尺. 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 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 下来立定重系衣,复畏斜风高不得. 旁人送上那足贵,终睹明蹭斗自起. 回回若与高树齐,头上宝钗从堕地. 眼前争胜难为休,足踏平地看始愁.荡秋千的历史历代有许多咏秋千的著名诗句.如杜甫的“万里秋千习俗同”,刘禹锡的“秋千争次第,牵掩彩绳斜.”南唐冯延巳的“柳外秋千出画墙”,宋代欧阳修的“绿杨楼外出秋千”等.中国的秋千一般为妇女玩耍,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还有固定的玩秋

3、千的节日,汉族多在寒食节,朝鲜族在每年的端阳节.在西方,荡秋千也很普遍.历史好悠久哦!原来大家都喜欢荡秋千。荡秋千的历史荡秋千的技巧荡秋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荡秋千的人坐在踏板上,由另外的人推或拉,即荆楚岁时记》上说的“推引”,也就是秋千在来回摆动到一定的位置,有人顺着秋千的运动方向推或拉一把,这样秋千就荡得越来越.但是这种方法大多对于比较小的孩子适用.对于荡秋千已经有些本领的人来说,就会像王建诗中说的觉得“旁人送上那足贵.她们不满足于当“炫服坐其上”由别人“推引”的“士女”,而要自己荡起来.“争胜难为休”,而且要荡得越来越高,直到“回回若与高树齐”才心满意足.荡秋千

4、的技巧靠自己荡上去是需要有一点技巧的.方法是在一开始 登上秋千的踏板时要有一个初始速度,使秋千有一个小的摆动.然后,随着秋千的小摆动,作起立和下蹲的动作.不过这个动作要做得有节律,即当秋千下落时取蹲位,秋千上升时取立位.只要严格遵从这个规则,秋千就会越荡越高.本领好的荡秋千手,甚至可以在完全没有初始摆动的条件下把秋千荡起来.按照以上的方法为什么可以把秋千越荡越高呢?这得从力学上来解释.荡秋千的力学原理秋千是一个力学系统,它所受的外力有两个:一个是向下的重力;另一个是在悬挂点0作用的约束力,其方向总是沿着秋千绳.我们知道,只有在外力不断对系统做功时,秋千才会越来越高.

5、上述两个外力,约束力作用的方向由于总是和秋千运动的方向垂直,所以是不做功的.TTMgO荡秋千的力学原理只有重力在秋千摆动的每一个来回做功即是由重力在做“推引”.我们知道,人的重心在取立位时比取蹲位时要高.也就是说,按照上述荡秋千的方法处于上升的秋千比下降的秋千重心要高,而荡秋千时,人的轴线是沿着秋千绳的.这样,作用于重心的重力在秋千上升时对悬挂点。的力矩就比下降时为小,所以一上一下力矩所做的总功为正.由于系统的每一来回都有能量输入,秋千便自然越荡越高了.荡秋千的力学原理总归不管是哪一种方式荡秋千,都是由秋千系统所受的外力做功,或者荡高或者维持一定高度.不过,外力要对

6、秋千做功,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外力推引要和秋千摆动的节奏相合.秋千的摆动有一个节奏,外力的推引有一个节奏,两个节奏要相合秋千才会越来越高.这也是一种共振.完由于水平有限,内容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杨老师指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