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的中医辨证治疗.doc

脾胃虚弱的中医辨证治疗.doc

ID:48875483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03

脾胃虚弱的中医辨证治疗.doc_第1页
脾胃虚弱的中医辨证治疗.doc_第2页
脾胃虚弱的中医辨证治疗.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脾胃虚弱的中医辨证治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脾胃虚弱的中医辨证治疗脾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脾气虚则会导致身体出现很多问题,可能有很多朋友不知道中医是如何治疗脾气虚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中医治疗脾气虚的方法都有哪些。  中医治疗脾气虚的方法  1、脾虚生热  证候: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舌淡苔黄腻,脉细数无力,烦渴不能多饮,皮屑增多,言语无力,小便短赤,耳鸣遗精。因脾虚所至内湿停滞,久而生热,无养气血,水湿不化,阴虚阳盛。  治则:健脾益气、养气血为主,辅以清虚热,滋肾阴。  主方:人参健脾丸+知柏地黄丸。  2、脾虚呕吐

2、  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  治则:健脾和胃止呕。  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  3、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  治则:健脾渗湿止泻。  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4、脾虚水肿  证

3、候: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  治则:温脾利水消肿。  主方:实脾饮加减。中成药:归脾丸  5、脾虚出血  证候: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  治则:健脾益气摄血。  主方:生脉饮合参附汤加减。中成药:生脉饮+人参附子丸  6、脾虚经闭  证候: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

4、满,大便不实等症。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  治则:补脾胃、养气血。  主方:八珍汤加减。中成药:十全大补丸  7、脾虚多涎  证候: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  治则:补益脾气摄津。  主方:五味异功散加减。  8、脾虚带下  证候: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

5、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  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主方:完带汤,水煎服。  9、脾虚生风  证候: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气微主证。脾虚引动内风,多由吐泻或药、食损脾所致。《张氏医通·诸风门》:“若体倦神昏不语,脉迟缓,四肢欠温者,脾虚生风也。”  治则:补脾熄风。  主方:六君子汤加蝎尾、炮姜、肉桂。  10、脾虚如球  证候: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虚起如球,无赤痛,喜按。因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虚火壅于气分所致。  治则:补脾益气为主,辅以祛邪之药。  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中成药

6、:理中丸  文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10种脾气虚可能引起的病症,并分别对应了可以治疗该病症的中药方,如果你属于其中一种,那么就要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更好的改善脾气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