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854634
大小:521.0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20-01-31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课件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1.知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知道什么叫做平衡位置,知道分子间实际表现出来的作用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r0的数量级.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少,而且斥力总是比引力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
2、现为引力.5.知道分子是短程力,当分子间距离的数量级大于分子大小的10倍时,分子力已很微弱,可忽略不计.分子动理论是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通过单分子油膜实验、离子显微镜观察钨原子的分布等实验,知道物质是由很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大小在10-10m数量级.我们又通过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等实验知道了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结论的实验依据是什么?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什么特点?1.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____和____,____和____是同时存在的,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
3、力是____和____的合力.2.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的大小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都随着间距的增大而____,随间距的减少而____,但斥力变化比引力____.引力 斥力 引力 斥力引力 斥力减少 增大快3.当分子间距等于r0时,某一个分子所受的引力和斥力____,这个分子所受的合力为________;r0的数量级约为____________,此时分子间处于平衡位置.4.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____;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__________.相等010-10m斥力引力分子
4、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引力,分子间又有空隙,却没能紧紧吸在一起,这说明了分子间还存在着斥力.从宏观上分析:以固体物质为例,物体在被拉伸时需要一定的外力,这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要使物体被拉伸一定需要外力来克服分子间的引力;物体在被压缩时也需要一定的外力,这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所以,要使物体被压缩,一定需要外力来克服分子间的斥力.从微观上分析:分子间虽然有空隙,大量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或液体,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下面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5、和斥力的实验,哪个是错误的()A.两块铅压紧以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存在引力B.一般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存在着相互排斥力C.拉断一根绳子需要一定大小的力说明存在着相互吸引力D.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分子间存在着斥力解析:铅压紧时,距离小于10r0,表现为引力,说明有引力的存在,同理B、C也正确,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间距大于10r0.答案:D课堂训练1.下列事例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的是()A.金属块经过锻打能改变它原来的形状而不断裂B.拉断一个钢筋要用一定的外力C.食盐能溶于水而石蜡却不能溶于水D.液体
6、一般能难压缩解析:食盐能溶于水而石蜡不溶于水是由物质的溶解性决定的.答案:C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跟分子间距离的关系经过研究发现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下图中两条虚线所示.由于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在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r0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r0的数量级为10-10m,相当于r0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分子间距离当r<r0时,
7、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得更快,因此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r>r0时,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是斥力减小的更快,因而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但它也随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10-9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在图中表示分子间距离r不同的三种情况下,分子间引力斥力大小的情况.(a)(b)(c)当物体被拉伸时,物体内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是()A.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引力比斥力增大得更快B.斥力和引力都减小,但斥力比引力减小得更快C.斥力减小,引
8、力增大D.斥力消失,只有引力解析:固体被拉伸时,物体内部分子间距离变大,分子引力和斥力都减小,A、C均错.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斥力要比引力减小得更快,但两者同时存在,故B对,D错.答案:B课堂训练2.(双选)如图所示,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测力计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用手缓慢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则玻璃板在拉离水面的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