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doc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doc

ID:48833306

大小:32.4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1-31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doc_第1页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doc_第2页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doc_第3页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doc_第4页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基础知识: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文章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4、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

2、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5、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6、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7、写作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8、容易弄错的术语:  (1)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3)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

3、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反复……  (5)语言特点=通俗易懂/严谨/优美、生动、鲜明/充满感情色彩(常与修辞手法合用)9、在哪儿找线索: 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10、引号的作用: 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表强调。记叙文阅读:一、记叙文基础知识:(一)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4、、经过、结果(三)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四)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二、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快速浏览全篇文章  答题前应快速浏览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事件、结果。可适当做标记2、带着问题读文章的相应段落  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找出中心句、主旨句。  开头、结尾、过渡句段、修辞句、抒情议论句画上角标记号。  注意从题干中找出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中相应段落。3、答题  具体题目涉及

5、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运用下文常见答题技巧回答;如无法判断,可摘抄文段原文原句。  字迹工整,卷面干净;可用①②③等序号对答案进行标注。二、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6、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       的特点(使语言更加       ),  表达了       的感情(反映了     的形象)。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可以从2个方面谈:(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运用   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   特点。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   的语气。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使用设问,引起读者对    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7、;  4、对比:强调了    突出了    。  5、反复:强调了    加强了语气。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答题格式:我认为(觉得 。因为          。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只有等):  不行。因为该词准

8、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