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827473
大小:1.05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1-30
《涉江采芙蓉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涉江采芙蓉1《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氏文人所作。五言诗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刘勰说它是:“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它为:“一字千金”。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形成一种“浑成”的风格。梁代萧统收录在《文选》(《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中,因有十九首,故题为《古诗十九首》清代沈德潜:“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2《古诗十九首》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思妇相思之苦,对社会动荡之不满,时光短暂
2、之感……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艺术上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浑成”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感情特征:感伤、苦闷。知识积累3朗读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4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具体研读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
3、是“遗”远方的“同心”者。52、诗歌中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赠花”的行为?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起首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有关怀、思念,也有表达了美好祝愿.6具体研读3.品读一、二句,你认为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作用?这是环境描写,也是象征,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7具体研读4.品读三、四句,这里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
4、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85.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具体研读“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9具体研读6.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
5、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107.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具体研读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11品读全诗,回答:1、是谁在“涉江采芙蓉”?2、“所思”的、“在远道”的那个人又是谁?3、“还顾望旧乡”的是谁?12思
6、考讨论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13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她与众多女子的嬉笑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画面一14身在“远道”的游子。“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画面二15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的,而是分隔、同时显现的: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是密密的荷叶,红丽的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
7、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16天地之间一声幽叹两者之间是层叠的山峦。双方都茫然相望,谁也看不见谁。有同样的心情却不得不分开而居,也只得忧伤以终老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17课外拓展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即“悬想”。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18课外拓展高适的《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
8、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诗从对面飞来’’。19小结:诗歌的传世,源自心灵的共鸣。诗人结情成诗,我们缘诗入情,即使跨越了千年的距离,依旧可以体悟到诗中流淌的汩汩真情。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地饱含深情地吟诵《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