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818478
大小:2.15 M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1-28
《书愤(精美实用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书愤——陆游创作背景介绍: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早岁那知世事艰”中
2、的“那”读上声调,“那知”重读。“中原北望气如山”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解题书:愤:书写愤懑,悲愤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早岁那知世事艰”中的“那”读上声调,“那知”重读。“那知”:自嘲自己年轻无知。“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艰,难也,暗示了作者为收复故土而受到投降派的种
3、种刁难、排挤和伤害。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中原北望气如山”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这里暗含着诗人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1161年冬秋,南宋军队分别在瓜洲和大散关打败了北方的入侵金兵。两句诗写的就是这两件事。瓜洲是古渡口,军队渡江必经之地。大散关是关隘屯兵之处。见“渡”见“关”,立刻会产
4、生战争的联想。诗并没具体描写战争,只是写出了两地的场景:雄关秋风立战马,雪夜渡口列战船。营造了一种浓重的战争氛围。楼船、铁马、雪夜、秋风给人以战争的悲壮苍凉感。当时诗人才38岁。“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塞上长城”,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称自己是”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在这里,陆游说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但是,现在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建、壮志
5、未酬,空留下许多感叹。“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也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因此基调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蕴藉着豪壮的感情。“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问题: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解释此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书愤》起
6、句,“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做铺垫。从章法上说,点明了诗题中的“愤”字,这是贯穿全诗的意脉。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诗人以《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全诗推向高潮。(回顾)诗人“书”了哪些事?首联“书”颔联“书”颈联“书”尾联“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两次抗金胜利之役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么?(从诗中找)A.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
7、陷、被迫迁都。B.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C.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主旨)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表现手法?B、借古讽今(用典):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A、对比手法: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素
8、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人叫卖杏花。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晴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时节回到家。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