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796932
大小:63.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8
《优秀读书心得报告读《艺术哲学》有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优秀读书心得报告读《艺术哲学》有感 读《艺术哲学》有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1401xx1102755李卓田《艺术哲学》是“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 丹纳主张研究学问,应“从事实出发,不从主义出发;不是提出教训而是探求规律,证明规律”。 他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 从这原则出发,阐扬了意大利、尼德兰和古的艺术流派。 极具逻辑的表达和创造性的思维,使得这
2、本“讲义”成为了我们了解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艺术史的明灯。 什么是好的艺术品,怎样给艺术分等级,评价它们的价值?这就涉及到对艺术的判断标准问题。 关于艺术的判断标准问题,丹纳在这一编的第二节中作出了如此论述“……后世所下的最后判断,可以用判断的过程证明判断的可靠。 先是与艺术家同时的人联合起来予以评价,这个意见就很有分量,因为有多少不同的气质,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思想感情共同参与;每个人在趣味方面的缺陷由别人的不同趣味加以补足;许多成见在互相冲突之下获得平衡;这种连续而相互的补充逐渐使最后
3、的建议更接近事实。 然后开启另一个时代,带来新的思想感情;以后再来一个时代;每个时代都把悬案重新审查;每个时代都根据各自的观点审查;倘若有所修正,便是彻底的修正,倘若加以证实,便是有力的证实。 等到作品经过一个又一个的法庭而得到同样的评语,等到散处在几百年的裁判都下了同样的判决,那么这个判决大概是可靠的了;因为不高明的作品不可能使许多大相悬殊的意见归于一致。 这段论述,初看貌似很有道理,但细一思考,从我个人角度看来,便有了些许质疑首先,从“与艺术家同时的人”来说,他们共处一个时代,按照丹纳
4、前文的观点,他们个人的价值观以及他们的作品所蕴含的思想,都是民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共同促成的。 那么同一时代的人必定有相近的价值观,同一时代的作品思想也大致有相通之处。 这其中拥有不同思维,乃至颠覆当时时代潮流的人毕竟是少数,而这“少数”在“互相冲突”之中很难得到中和,大部分时候的结果是被“多数”所湮灭(好比政治上的“多数人的暴政”),一个时代的趣味缺陷在这个时代中未必能够“加以补足”,各种各样的成见相互冲突的结果也未必是“平衡”,但的确,无可置否的是,强烈的少数观点会对主流声音造成一定的冲击,
5、并引发更多的人思考,对“开启另一个时代”是有促进作用的。 另外,从“每个时代”的角度看,“每个时代都根据各自的观点审查;倘若有所修正,便是彻底的修正,倘若加以证实,便是有力的证实。 这却是无可厚非,但是“等到散处在几百年的裁判都下了同样的判决”,这个判决也未必是可靠的。 因为,这个“几百年”到底是几个百年呢?到底要过确切的多少时间,确切的几番修正,得到结论才能被认为是定论呢?我们今年可能看到某些艺术品、艺术家已得到了定论,但谁能保证我们今天的结论不会被后人修正、乃至颠覆呢?这样的例子不必多
6、举——我们对于前人的结论修正的还不够多吗?如果认为我们今天的一切都还不是定论,那么什么时候才有定论呢?还是沿用丹纳的观点,每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民俗习惯都有与前代大相径庭的地方,每个时代人的价值观也会有诸多差异,那么审美眼光和评判标准可能就完全不同,我们认为美的也许下一个百年就是丑的,这是很正常的。 那么如此推断,便陷入了无穷,即我们的结论下一代能够修正、推翻,那下一代还能被下下一代修正,那么下下一代也可以继续被修正被推翻……无穷无尽,永远没有定论,永远。 我认为,艺术本身就不该有定论,每个
7、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析角度,欣赏思维。 一直以为艺术的存在是为了记录,见证,表达。 而丹纳说“艺术品的目的就是要把一个特征表现得彰明较著;而艺术所要担负这个任务,是因为现实不能胜任。 在现实界,特征不过居于主要地位;艺术却要使特征支配一切。 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把实物加工,但是不充分。 特征的行动受着牵制,受着别的因素阻碍,不能深入事物之内留下一个充分深刻充分分明的印记。 人感觉到这个缺陷,才发明艺术加以弥补。 读到这里让人豁然开朗,艺术如果仅是记录和见证就不该
8、有如此崇高的地位,然而艺术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道路,那个世界不需要精妙复杂的平衡,而是极度清晰的种种品质和特征的陈列。 正正的艺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只有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留存。 内容仅供参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