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课程标准的学习与体会.ppt

有关课程标准的学习与体会.ppt

ID:48768323

大小:14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1-22

有关课程标准的学习与体会.ppt_第1页
有关课程标准的学习与体会.ppt_第2页
有关课程标准的学习与体会.ppt_第3页
有关课程标准的学习与体会.ppt_第4页
有关课程标准的学习与体会.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关课程标准的学习与体会.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有关课程标准的学习与体会——缘起近期几次教研活动的思考嘉兴教育研究院何明祥1.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物学素养。包括3个方面,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科素养的构成中,知识不是唯一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与知识“三分天下”,或者说是构成学科素养的三个维度。传统的“双基”是构成素养的一部分,但不全面,甚至就一个人的发展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教育最后所留下并对一个人产生影响的更多的方法、观念层面的东西。因此课程提倡三维目标的整合,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首先是关

2、于三维目标的地位问题。不同高度会有不同的视野,从而有不同的结论,所以学校教师与课程专家的认识差异很大。一定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另一种是只重过程,忽视结论。其次是如何实事求是地设定三维目标问题。知识目标是我们所擅长的,在教材中是显性的,学习的反映也是显性的和即时的。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常常的隐性的,学习的效果也是难以即时表现的,所以需要我们去仔细思考和挖掘,需要我们放远眼光。不是每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都要体现三维目标。再次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把握与实施问题。由于受到评价的制约,这是目前最需要得到加强的目标领

3、域。情感态度的教育不要等同于德育渗透,不要动不动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其过程必须是成为一个学生的一个体验、感悟的过程,不应采用简单告知的方法,更不能采用说教的方法。要掌握技巧和火候,即如何把握好“度”。2.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发扬的问题,强调探究性学习不是要抛弃接受式学习,还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来作出选择。而且要知道接受学习也可以是主动的,有意义的,这就是有意义接受式学习(也是主动建构的重要方式)。但是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要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必须把握好学情,有效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原有的基础,这个基础包括很多方面。

4、不仅包括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性知识(信息社会获得理性知识的途径非常广),更是指学生全部生活经历的积累,当然还有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其次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为了追求更有效的学习结果,因此不要过于注重形式、更不要作秀。合作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好,关键要看学生参与的状态,也就是对学习投入的情感与态度的品质以及思维的深刻性上。一味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3.注重

5、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们常说“生活即科学”,生活当中处处有科学,但是,在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却很少看到学生生活教师们习惯的是用“实验室中的生物科学”、“多媒体上的生物科学”。科学本来就在学生心目中就是一种神秘、严肃有余,而亲切、活泼不足的东西,如果在教学中,给学生的生物科学也都是仅存在于实验室里或教材中的话,只会使学生离生物科学越来越远。要增加来自学生生活的材料,而不能拘泥于教材中的材料,教材面向的是全国,并不一定符合我们的学生。4.关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问题。首先一个标准多个版本的教材,就说明任何一种教材都不能成为我们设计和开展教学的唯一依据

6、。所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很多教师仍然带着很大的惯性来认识教材,以本为本,将课本当圣旨,将教材作为组织教学的唯一依据,不敢对教材进行大胆的裁剪和处理。实际上教材中的知识呈显方式与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方式是不完全相同的,比如教材在很多地方都采用演绎的方式来展开的,而学生的认知过程往往是先要有具体的事例,然后从中归纳出相应的概念或原理。5.关于问题教学与问题情景创设的问题。奥苏伯尔的有意识学习理论认为:创设问题情景,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想探究的心理期待倾向,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无论是从学生知识

7、建构的角度需要,还是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目的出发,“问题”都应该成为我们组织教学的前提并贯穿教学始终的主线,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是简单无意义的问题太多,问题过于简单或直接,缺乏思考性,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够脱口而出,这样的提问流于形式毫无意义。其次,教师尽管重视问题的设置,但考虑的只是我教师如何向学生提问,学生的任务只是回答问题。“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说明教师缺乏有效的情景创设,也就是能够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情景太少。需要讨论一下引课与小结的问题。6.关于

8、课堂的预设与生成问题。教材的地位过高,反过来学生的地位过低,于是在课堂上常常看到教师对鲜活的、生动的学生的反应无动于衷,而对教材忠心耿耿。实际上只要是学生在思考和体验,也就是在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