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764793
大小:3.49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1-22
《物体的浮沉条件(李海军).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体浮沉的条件靖江初中李海军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效果分析难点一: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浮沉与哪两个力有关;难点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何使其下沉或上浮;难点三:学生前概念认为“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不了解浮沉的实质,也不能理性地分析和解释各种浮沉问题。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效果分析实验法探究法分析法创设情境构建条件分组实验分析讨论归纳问题为主线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效果分析【活动一】:物体分类①气球②苹果③橡皮④蜡烛⑤图钉⑥大玻璃瓶⑦小塑料(内装沙子,但沙子有多少)⑧木块任务:先猜一猜,再做一做:放在桌上的这些物体
2、在水中是上浮的还是下沉的?并请同学把上浮和下沉的物体分别放到两个盛水的烧杯中。难点一突破:通过简单的分类实验,发现小塑料实验结果不同。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称量比较,使学生把物体浮沉与重力和浮力建立联系。难点一: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浮沉与哪两个力有关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效果分析【活动二】:任务:有什么办法让下沉的物体上浮?上浮的物体下沉呢?(继续小组合作,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并注意保留实验成果)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效果分析…………是什么原因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使上浮的物体下沉的方法:增大重力或减小浮力使
3、下沉的物体上浮的方法:减小重力或增大浮力难点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何使其下沉或上浮难点二突破:在活动一的基础上,由浅入深,通过再实验,让上浮的物体下沉,下沉的物体上浮,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学生通过小组实验亲身体验物体浮沉条件的探究过程,知道浮沉与物体所受浮力和重力大小有关。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效果分析【活动三】衔接:为什么改变物体的重力和浮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呢?任务:利用力和运动的知识进一步梳理物体浮沉的条件过程:研究对象: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力分析:浮力、重力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效果分析F浮>G物,上浮——漂浮F浮
4、<G物,下沉——沉底F浮=G物?难点诊断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效果分析事先配置好食盐水,节约操作时间,实验现象明显,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启发,通过受力分析,引出悬浮的概念及特点,完善物体的浮沉条件。此环节将抽象的物理情境清晰地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演示实验:鸡蛋悬浮在盐水中F浮=G物,悬浮【活动四】衔接:但是生活给我们的经验却好像并非如此,这是我们同学在做实验时产生的一些想法。(1)重的物体下沉(2)浮力大的物体上浮过程:利用手头的材料通过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证明同学观点的对错。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效果分
5、析难点三:学生前概念认为“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不了解浮沉的实质,也不能理性地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际的浮沉问题。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效果分析难点三突破:活动四使学生“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的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产生了冲突,通过进一步实验探究,让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有本质、正确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理性地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际的浮沉问题。决定物体浮沉是看浮力和重力的比较,F浮>G物,上浮;F浮=G物,悬浮;F浮<G物,下沉;而不能单纯看其中的一个力难点诊断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效果分析(3)体现“自主、合作、探究
6、”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学会”向“会学”的转变。(1)设计优势(1)通过简单实验入手,学生经历了“猜想→小组实验→归纳总结→理论分析”的过程。结论不是直接强加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得到的,学生掌握的更加牢固。(2)整个过程学生积极性高,参与度强,打破了物理课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沉闷”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五】知识就是力量任务:著名的泰坦尼克号首航撞上冰山后沉没,到目前还没有打捞上来。想一想,你能利用物体浮沉的相关知识把它捞上来吗?难点诊断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效果分析(2)实例检测检测结果:A班能
7、设计出合理且完整的操作方案的学生数达到全班人数的75.8%,B班仅占全班人数的58.6%。A班B班谢谢大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