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750374
大小:4.56 M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1-21
《生物柴油意义.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石化生物柴油和微藻技术开发的意义刘晓欣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2013.2目录生物柴油及其发展微藻技术及生物柴油的原料供应中国石化生物柴油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生物柴油是动植物油脂与甲醇反应生产的一种质量性质类似于柴油、并可以替代柴油使用的优质清洁燃料。生物柴油甲醇+油脂美国对生物柴油性能的评价美国对生物柴油的评价研究证明兑入20%生物柴油的车用燃料(B20)与相应纯石油柴油相比可减少:颗粒物排放14%总碳氧化物排放13%SO2排放70%以上生物柴油(B100)及B20是美国环保局和能源部认可的一种替代燃料,满足下列法规要求CleanAirActAmendments(CAAA9
2、0)EnvironmentProtectionActof1992(EPACT)生物柴油具备下列优点:无毒能生物降解(与食糖相当)基本无硫和芳烃与石油柴油具有良好的调合性,可以任意比例混兑。进入21世纪生物柴油迅猛发展成为新兴产业年份产量,万吨2011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突破了2000万吨,已建和在建生物柴油装置年产能接近4000万吨生物柴油的用途直接用作车用优质柴油生物柴油,即100%生物柴油(B100)与石油柴油调配使用,品种有2%、5%、10%和20%,即B2、B5、B10、B20柴油车用燃料润滑调合组分,能改善低硫柴油的润滑性非车用柴油的替代品,如船用、家用、农用;机械加工
3、润滑剂,脱模剂优质的溶剂油,用于代替脂肪酸生产精细油脂化学品发展生物柴油的关键在原料!!!各国和地区依据自己的特点选定生物柴油原料欧盟——菜籽油阿根廷、巴西、美国——转基因大豆油马来西亚、印尼——棕榈油中国发展生物柴油要“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油”,依据国情制订了生物柴油原料的发展战略当前——废弃地沟油中期——林木油脂中长期——微藻油脂废弃油脂油脚和皂脚泔水油煎炸余油肉联厂余杂废弃油脂指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在加工、储运和食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失去食用价值的油脂废弃物。资源量:1000万吨/年以上废弃油脂最好的利用生物航煤废弃油脂采用废弃油脂生产生物柴油的优势采用废弃油脂生产生物柴油,
4、具有全年不分季节供应、不需要培养木本油料树的早期投入;生产生物柴油对废弃油脂质量要求不象生产油脂化学产品那么严格,更多种类废弃油脂可以得到应用;废弃油脂价格为油脂食用油的70%,原料成本相对较低,(但总是高于原油);生物柴油作为石油燃料的替代品在国内市场缺口大,销售前景好。中期—非食用林木种植,实现“林、油、环境一体化”山地丘陵多,山地资源丰富,树种资源丰富我国幅员辽阔,地域跨度大,生存环境条件多样,适于各种植物生存,现有含油木本植物约1500种,实现“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油”维护生态环境,生态和经济价值同显木本油料植物的开发主要以种树为主,具有一次栽、多年受益的特性,能很好地
5、维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利用微藻生产油脂,前途不可限量中长—微藻技术与油脂利用微藻进行生物固碳,生产生物能源生物固定CO2是地球上最主要、最有效和最原始的固碳方式每年可以从大气中固定1000亿吨CO2低碳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微藻微藻-地球上最简单的一种生物,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制氢尾气燃烧炉烟气烟气冷却器烟气压缩机罗茨风机粗滤及紫外消毒流量控制I型光生物反应器II型光生物反应器50m2跑道池反应器500m2智能温室石炼化微藻减排示范装置微藻生物技术的优势1)光合效率高、固碳效率高,与农作物相比,单位面积的产率更高,微藻是自
6、然界中生长最为迅速的一种植物,通常在24h内,微藻所含生物质可以翻倍;2)同步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固定,不但是能量的生产,也是物质的生产,是未来生物炼制的理想原料;3)不与农作物争地、争水,微藻可以生长在高盐、高碱环境的水体中,可充分利用滩涂、盐碱地等边际土地或荒漠进行大规模培养,也可利用海水、盐碱水、工业废水等非农用水进行培养;4)产油率高,微藻干细胞的含油量可高达70%,微藻没有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等细胞分化,是最有前景的产油生物。5)NOx减排潜力,微藻的培养可以利用工业废气中的CO2,也可以吸收工业废气中的NOx;6)综合利用价值高,生产微藻生物柴油的同时,还可以生产相当数量
7、的蛋白质、多糖等产品,有潜力成为粮食的替代品。微藻生物技术的潜力太阳能转化效率生物体的最大太阳能转化效率约为10%左右[1]大田作物一般不超过1%微藻可以达到7%[2]生物量的产率大田作物:玉米(籽粒+秸秆)~30t/ha.y[3]微藻:小球藻~100t/ha.y[2];螺旋藻~30t/ha.y[1]陈俊武,《石油替代综论》;[2]J.Doucha,J.Appl.Phycol(2009)21:111-117[3]石元春,《决胜生物质》;[4]B.Wood.TechnoeconomicAna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