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2).ppt

定风波(2).ppt

ID:48740363

大小:1.15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1-21

定风波(2).ppt_第1页
定风波(2).ppt_第2页
定风波(2).ppt_第3页
定风波(2).ppt_第4页
定风波(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定风波(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ccb风飘飘,水寒寒,驾一叶扁舟来到赤壁之下,不经意间,“乌台诗”案的苦楚又掠过心头。面对这漫漫江水,他顿悟了。哀吾生之须臾,不如听江上之清风,看山间之明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怨属于多愁善感的李后主,他只唱“大江东去”的豪迈,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导语: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任职,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太守。后因“乌台诗案”获罪贬黄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于常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念奴娇·赤壁怀

2、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走进作者: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词作。2.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字词含义鉴赏词作的方法。12123456789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苏轼旷达坦荡,无惧困难的胸怀。读诗词---掌握要领1.读准字音吟啸xiào同行xíng一蓑suō烟雨料峭qiào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3.读出感情2.读出节奏导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

3、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苏轼沙湖:在黄冈东三十里处。狼狈:进退都感觉困难。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时苏轼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已第三年。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词来,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自由朗读这首词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内容、情感等方面)文本赏析上阕:冒雨

4、徐行时的景物和随想下阙:雨过天晴后的景象和感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去。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说「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吟诗、长啸,表示意态闲适。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这雨有甚么可怕?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芒鞋:草鞋。竹杖草鞋--步行所用,属于闲人。作者两年后离开黄州,《初入庐山》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用到竹杖

5、芒鞋,即所谓「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南歌子》)。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即俗所谓「行人路上马蹄忙」者。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好似在招手欢迎我。料峭春风:带几分寒意的东风。「斜照相迎」,也透露着喜悦的情绪。词序说:「已而遂睛,故作此。」七个字闲闲写下,却是点睛之笔。「已而遂睛」,仍牵带着原先的风雨。对于这一路上的雨而复睛,引出了怎样的感触来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真是晴雨无常!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好。萧瑟处:指遇雨的处所

6、。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文本赏析通过作者途中遇雨而引发的感想感悟人生哲理以小见大,于平凡中见深刻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他的人生态度的?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导研:看形象: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于简朴中见深意”品作品:明确: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写作特点1、写眼前景,想心中事,情景交融,隐喻寄托;眼前的雨——人生的政治风雨竹杖、芒鞋——被贬渔樵杂处、放荡山水“酒醒”——隐

7、喻作者经历坎坷后对世事更加清楚2、以小寓大,言外无穷。道中遇雨本是生活中常事,但人世间的雨来了,怎样面对,应该是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雨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在醒悟中超脱旷达。这些都渗透出他放开眼量,洞达事理,自我调节、旷达通脱一系列的人生哲理。各抒己见,谈你最喜欢的一句众说纷纭:“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理解:有人认为这一句透露出苏轼认为“政治场合的晴雨表是升沉不定的,不如归去,作一个老百姓”的思想。有人认为这句透露出苏轼经得起挫折,不计较地位得失的暗示。你的看法又如何?讨论场: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